为帮助孩子们培养动手能力、增强协作意识,7月7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情系盐城乡村·爱撒支教课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五汛镇,以“团扇+粘土”的创意组合,为孩子们开启一场专属手工之旅。非遗载体与创意粘土碰撞,让乡村孩子在指尖实践中探索全新体验。
据了解,趣味横生且独具特色的手工课程能够塑造卓越的个人品质,培育学习与生活技能,提升社交与情感能力,并促进大脑发育及认知发展。
(图为7月7日,指导老师管涛与何睿小朋友互动,交流团扇创作思路。石瑜供图)
课程伊始,团队成员石亮举起一把空白团扇问孩子们:“大家夏天扇扇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让扇子变得更特别?今天咱们就用粘土给扇子穿件‘新衣服’。”随后,由管涛老师带队的首批成员曹仁杰、石亮、杨珺涵等亲自示范,为孩子们提供了五彩粘土、空白扇子、彩笔等各类所需材料。


(图为7月7日,“情系盐城乡村 爱撒支教课堂”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围绕粘土团扇制作交流。周芸珂供图)
课堂上,孩子们在师生通力合作下投入创作。手工制作成为社交互动的“催化剂”:小组合作时,孩子们交流分工,团队成员也参与讨论。曹仁杰会问何睿小朋友:“夏日泳池要不要加点酒精胶当池水?”助力社交与团队精神提升。同时,它也是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孵化器”——孩子们自由挥洒创意,将奇思妙想转化为具象作品,周芸珂看到有王少奕小朋友用粘土做出带笑脸、配“开心吖”等文字的花朵团扇,扇面还藏着小兔子造型。一把把专属夏日的扇子逐渐成型,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动手实践的浓厚兴趣,更点燃了自我创作的强烈好奇心。



(图为7月7日,孩子们手持粘土装饰的创意团扇,开心比耶展示成果。杨珺涵供图)
课程尾声,孩子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每把扇子都成了独一无二的“创意名片”。手工课在欢声笑语中落幕,却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对合作与创新的初体验。
(图为7月7日,课程结尾小朋友高举粘土装饰的专属团扇合影留念。杨珺涵供图)
团队成员石瑜总结道:“看到孩子们用小手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眼神里满是成就感,我们真切感受到手工课的意义远不止于完成作品。这些团扇既是创意的载体,也是他们学会合作、勇于表达的见证,这正是我们想传递的成长力量。”
作者:石瑜 石亮 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