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下午四点,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实现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广东科技学院赴东坑镇“都市桃源”文旅融合突击队来到东坑镇“丁彭黄”片区,对当地村民、游客和流动商贩进行“木鱼歌”文化嵌入文旅IP融合打造的民意调研。
深入彭屋村街头巷陌 解码问卷里的民生实景 彭屋村内街道,调研组成员随机采访了几位流动商贩,他们热情地向对方介绍着本次调研的目的,并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与其展开了亲切的交谈。本次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从未听说过“木鱼歌”文化,了解渠道也十分局限,这几项数据折射出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出现认知断层的现象。这让调研队的团员们深刻意识到,传承非遗文化任重道远,更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成员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破局样本。在受访者中,一位当地商贩通过“线上短视频推广+线下非遗展演”的双线模式,对木鱼歌文化形成了较深入的了解。这一典型案例生动印证了多渠道传播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曾经藏于文化档案的文字记载、流转在老人口中的木鱼歌吟唱,正通过创新传播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鲜活生活场景;同时也折射出当前传承工作覆盖面有限的现实,突显出木鱼歌文化亟需构建更广泛、更立体的传播网络。从而印证广东科技学院赴东坑镇“都市桃源”突击队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和实现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图为调研组成员收集当地游客问卷信息的场景。罗庭锋供图

图为调研组成员收集当地商贩问卷信息的场景。马嘉燕供图
踏寻马腰岭 窥见“丁彭黄”的生态画卷 除了今天的问卷调研,队员们还实地探访了马腰岭山体公园。沿着登山步道拾级而上,登上观景台,“丁彭黄”片区全貌尽收眼底,房屋错落有致,层叠绿野与蜿蜒河道相映成趣,队员们沉浸式体会文旅赋能乡村的生态之美与发展活力,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图为马腰岭山体公园俯瞰景色图。张绍愉供图
丈量丁彭黄山水 勾勒文旅坐标 从马腰岭山体公园的自然意趣,到“丁彭黄”三村片区的人文图景,问卷里的民意反馈,成为连接二者、助力片区发展的关键桥梁。街道的商户、夜市的商贩、栈道上的游客以及树荫下的村民,共同勾勒出“丁彭黄”片区鲜活的人文长卷。今日问卷调研中,非遗文化认知断层的显现,更凸显传播“木鱼歌”文化的迫切性——巷陌人文是文旅发展的根基,调研民意则是非遗焕新的指南。调研小组坚信,以民意为笔、非遗文化为墨,凭借党团联动的组织优势,方能书写“丁彭黄”片区文旅融合与非遗传承的崭新篇章。(通讯员 万若涵 叶简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