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言传政声远,语暖民心长

发布时间:2025-07-2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响应教育强国战略部署,以推普为纽带搭建沟通桥梁、赋能区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025年7月20日至22日,陕西理工大学博望书院“汉风语驿秦巴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学办副主任王杨儒、成长导师孙思懿的带队下,在陕西省镇巴县兴隆镇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本期实践活动聚焦基层干部群体,以“言传政声远,语暖民心长”为主题,搭建起语言赋能基层治理的实践平台。
  
  调研交流明晰现状
  精准锚定领航方向
  
  语言是基层工作的“基本功”,更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密钥。实践团成员采取“问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与兴隆镇基层干部展开深度对话。从日常工作中普通话的使用频率,到方言带来的沟通壁垒;从推普工作的现实困境,到优化路径的迫切需求,调研内容直指基层语言服务的痛点难点。干部们坦言,与不同地域群众打交道时,普通话是破解沟通障碍的“利器”——政策传达时能消弭歧义、精准落地,与群众交流时能拉近距离、凝聚民心,为当地发展铺设起一条高效畅通的语言“快车道”。
  
  专题宣讲多维发力
  理论实践同频共振
  
  实践团成员立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通过PPT展示、案例宣讲等,深入阐释基层干部推广普通话的法定责任与义务,强调其在政务公开、群众服务中的规范价值,构建起推普知识的立体传播体系。通过播放基层工作中方言沟通的失误案例视频,与普通话在跨区域协作中的高效性形成鲜明对比,干部们直观感受到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地干部普遍存在的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混淆等问题,实践团成员分享了实用的发音纠正方法与口语表达技巧,帮助干部快速掌握提升要领。互动环节,干部们踊跃分享基层工作中因语言产生的趣事与困扰,现场气氛热烈融洽,理论知识在轻松交流中悄然入脑入心。
  
  乡音里的推普路
  ‘语’众不同显智慧
  
  访谈环节,基层干部们娓娓道来初到乡村时遭遇的“语言关”挑战。当地老年人习惯使用方言交流,曾出现“他们听不懂方言,老人听不懂普通话”的尴尬局面,往往需要队友充当“翻译”。干部们指出,受语言习惯和心理因素影响,当地居民日常交流主要以方言为主,普通话的使用还有待加强。围绕“普通话与方言如何平衡”这一核心问题,有干部分享道:入户走访时,先用方言拉近距离;讲解补贴政策时,切换成普通话确保清晰——村民说“这样既亲切又明白”。成员们认真记录,“项目洽谈”“补贴发放”等高频易错场景,以及“方言破冰+普通话释疑”的实用技巧,让调研成果不仅停留在数据层面,更沉淀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基层干部们纷纷表示,推广普通话已成为连接外界、助力振兴的重要桥梁。他们将进一步提升语言服务水平,强化推普示范者的责任意识,规范使用普通话开展工作,增强政务沟通的准确性与实效性,更好地向群众传达政策精神,提升政府公信力与群众满意度,以语言规范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此次交流实践,不仅为基层干部深化推普认知、打通服务群众“语言关”注入动能,也为实践团深入探访基层、优化推普路径提供了宝贵契机。展望未来,“汉风语驿秦巴行”实践团将带着此次活动的丰厚滋养,持续深耕语言服务领域,以青春之名赋能乡村振兴。未来,期待更多“推普力量”与“基层星火”双向奔赴,让服务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间激荡出更加响亮的时代和音!
  
  文稿|白银蕊 王奕雯 陈子怡 邓轲匀
  图片|“汉风语驿秦巴行”社会实践团
  编辑|王奕雯 邓轲匀
作者:白银蕊 王奕雯 陈子怡 邓轲匀 来源:“汉风语驿秦巴行”社会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言传政声远,语暖民心长
  • 2025年7月20日至22日,陕西理工大学博望书院“汉风语驿秦巴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学办副主任王杨儒、成长导师孙思懿的带队
  • 2025-07-29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