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南京财经大学“文耘乡野”实践团前往江苏省兴化市李中镇,开启了一场对兴化水上森林公园的实地调研之旅。该调研旨在探寻生态资源赋能文旅发展的深层逻辑。调研中,实践团深入了解了景区的发展历程。
兴化水上森林是一座年轻的“雾森”,是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4A旅游景区,素有“苏中九寨沟”“华中鸟天堂”“天然大氧吧”的美誉,不仅为兴化市文旅做出了巨大的经济贡献,还促进了生态效益提升。
荒土变宝藏:水上森林的前世今生
实践团成员在考察水上森林之初收集的资料显示,这里的水上森林并非产生于自然的造化,而是兴化人民长期努力经营的结果。
兴化作为里下河腹部的锅底洼,东滨于海,西达于湖,这样的“四水投塘”,使得水患之灾频发。为战胜天灾,降低损失,兴化人民团结一心在艰苦环境中投入水利建设,经过几十年努力才将这片荒土从水中捞出。
后来,为提高农业收益,各级领导、农林院所科技人员与有经验的农民反复研讨,在实践中创造了“林、垛、渔”相结合的模式,并发现耐水林木中水杉的优势尤为突出,这种植物的树下可种耐荫作物,也可以进行水产养殖。于是,兴化市开启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水杉种植运动,水上森林应运而生。
鱼鸟栖息地:水上森林的多种美景
实践团前往调研时正值夏季,一步入景区便能感受到一片绿意盎然,森林深处光影斑驳,品种多样的鹭鸟栖息林间,湖面小鱼穿梭游弋,到处生机尽显。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实践团成员一路认真听着讲解员的介绍,乘坐竹筏深入体验,尽情享受水上森林夏日独特的风光与气息。
虽然烈日炎炎,小船进入枝繁叶茂的林中后,实践团成员却感受到了阵阵清爽凉意。“其实你们每个季节来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讲解员说道,“就说秋天吧,这里的树叶一片片都会染上红色,又是另一番景象。”这勾起了成员们的无限遐想。
文旅多体验:水上森林的多样活动
实践团成员乘坐竹筏到达小九寨后,继续步入森林深处,沿着步道在林间穿梭,享受天然氧吧湿润清新的空气。斑驳树影倒映在湖中,鱼儿在嬉戏;在高大树干上可见各类鸟巢;在层层树影里能捕捉到鹭鸟的身影。这些自然景观也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福利,是镜头下绽放的画卷。
讲解员也介绍了水上森林的衍生价值,除了核心的森林观光与竹筏体验外,景区还结合垛田地貌和农耕文化,开发了湿地科普、生态摄影、特色民宿等多元化项目。据统计,水上森林作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不仅显著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和农副产品销售,更为李中镇及周边区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兴化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生动样板。
调研有感悟:水上森林的潜在价值
结束调研后,实践团成员从小路走出景区,回看这片曾由艰辛汗水浇灌、如今蓬勃生长的水上森林。从昔日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屏障转变为如今吸引各地来客的文旅高地,兴化水上森林的变迁之路深刻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兴化水上森林景区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动植物多样性的迷人风光,更是一份宝贵经验——一座城市如何依托自身特色,在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精准把握平衡,使沉睡的生态宝藏焕发出持久的动人光彩。
此次调研中,实践团成员领略了水杉林下垛田水道的独特风景,鹭鸟掠空的精彩瞬间,更亲眼看见可以为兴化乡村振兴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的优秀样本。如今,在政府与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设下,这片天然氧吧凭借其独特的景观,成为了兴化市著名的文旅名片,同时呼应了全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特色文旅产业增添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