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湛江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田野回声”实践团赴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博物馆和图书馆,开展以“探雷韵”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触摸历史脉络,聆听雷剧回响
一踏入博物馆,“田野回声”团队的成员们便径直走进雷剧专题展区。柔和的灯光洒在玻璃展柜里,一件件古朴戏服静静陈列——针脚间藏着岁月的纹路,色彩中晕染着旧时的舞台光影,大家隔着展柜驻足凝视,目光里满是对老物件的珍视。旁边的展台上,雷胡、鼓、钹、锣等本土乐器依次摆放,成员们俯身端详,看着乐器表面被时光打磨出的温润质感,想象着它们曾在舞台上奏响的韵律。展区墙面的文字介绍清晰勾勒出雷剧的传承脉络,大家逐字品读,仿佛能听见非遗雷剧在历史长河里留下的回响,不知不觉间,便与雷州文化的根脉悄然相连。图为湛江科技学院“田野回声”实践团在博物馆门口合影,李汶静拍摄
图为雷剧戏服,李汶静拍摄
图为杨教授为团队讲解雷剧的调性,李汶静拍摄
以书为舟,溯雷剧之源
午后,推开图书馆的大门,浓郁的墨香与纸张的温度扑面而来。大家一起走进与雷剧相关的文献专区:一摞摞线装古籍里,藏着明清时期关于雷剧的起源书籍,字迹虽斑驳,却能辨认出雷剧早期由雷剧是在雷州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用雷州话唱白的地方剧种,经历了姑娘歌、大班歌的发展阶段,曾名“雷州歌剧”,1964 年改称“雷剧”。图为田野实践团在图书馆探索雷剧书籍
今日寻“雷”,“田野回声团队穿梭于博物馆和图书馆之间。在博物馆,成员门轻触老物件,于岁月痕迹里感知雷剧文化脉络;到图书馆,在古籍墨香中打捞雷剧传承密码。古老艺术的温度,随着成员们的探索,如陈酿启封愈发清晰。盼后续行程解锁更多雷韵故事,让雷剧之美搭成青春翅膀,越过乡野阡陌,传向更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