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学子三下乡:探非遗之风,寻文化之迹
安理学子三下乡:探非遗之风,寻文化之迹 彩陶:窑火锻匠魂,泥韵谱新篇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为首批国家级非遗,承袭唐宋三彩遗风,“白地刻花”技法铸就皖北陶瓷文化之魂,是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标识 。它以黄河故道黏土为原料,经拉坯、刻花、窑烧等工序,将民间智慧与艺术审美融入陶瓷,见证皖北文化发展脉络,宛如陶土谱写的文化新篇,引领传统技艺焕新 。 7月1日下午,安理学子深入界首彩陶非遗传承基地 。在传承人卢山义,卢皆彬指导下,探秘1300℃窑变奇观,拉坯时反复实操黄河故道土,精准把控22%含水率塑型,用3D打印复刻《彩陶问世》 。针对推广难题,设计“彩陶 + 智能香薰”,联动竹编合作社拓展场景 。我们悟到,传承要循工艺守初心,借创新让彩陶赋文化新能,为地域文化振兴筑基
扁担戏:指端演千态,一担系乡情
扁担戏是安徽民间偶戏活态遗存,2006年入国家级非遗,“肩上戏台”以指尖技艺演绎皖北民俗,维系文化根脉与乡情 。它一人一担浓缩民俗故事、方言,是地域文化流动载体,守护乡土文化生态,传递浓浓乡情 。 7月2日下午,实践团奔赴颍上扁担戏传承基地 。传承人朱允德展“三指操纵”,木偶借指尖灵动呈现13种程式动作 。学子拆戏箱探“七调一筒”智慧,借VR捕木偶关节轨迹建数字库,助力线上展演 。我们懂了,传承要护文化根基,以科技破时空,让“移动戏剧”传乡情、续烟火 。
糖画:糖丝绘民俗,甜韵润传承
糖画源于明代徽州,2003年成国家级非遗,“指尖甜蜜”以糖丝勾勒民俗图景,留存文化温度与童年记忆,是连接地域文化、传统技艺与生活美学的纽带,用甜韵润泽文化传承之路 。 7月3日下午,实践团踏入合肥非遗园糖画传习所 。传承人董金丽以113℃麦芽糖为墨,20秒绘“徽州马头墙”凝地域符号 。学子借3D扫描采本土纹样建库,开发“徽风糖画盲盒”,计划推广让糖画成文化潮品 。我们深传承需守制糖匠心,融文创思维,让甜香续民俗传承,激活乡村文旅活力
作者:张启文 来源:界首博物馆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湘江北去窑烟袅,青春执笔绘新窑
- 湘水汤汤,窑烟袅袅。当夏日的清风拂过铜官古镇斑驳的墙垣,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窑”遥领先实践团的年轻身影
- 2025-07-28
- 趣味推普进乡村 墨香笑语传文明
- 7月21日,玉溪师范学院“四只耳朵”青年推普团走进云南文山马关县金厂镇集市,开展“推普小驿站”活动。通过绕口令、药材名称互动
-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