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十五载分文不取——碧山村的“免费课堂”写满爱与坚守

发布时间:2025-07-2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封面(安徽师范大学张梦提供)

  十五载分文不取——碧山村的“免费课堂”写满爱与坚守

  摘要:碧山村阳光之家十五载免费守护留守儿童,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支教团队接力,聚多方力量解家长愁盼,以爱与坚守书写民生温暖答卷。
  关键词:阳光之家支教团队分文不取留守儿童
  
  2011年7月20日,全县首个为农村留守儿童暑假学生服务的公益性托管性组织--碧山村阳光之家暑期班开班。今年是它办班的第十五周年。十五年来,这个不收一分钱的暑期课堂,像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在黟县碧山村扎下深根,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绿荫。2025年,在它即将迎来第十五个夏天之际,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耘梦古镇,摹续黟韵”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这里,那些在最初怯生生的身影,已经悄然变成追着老师分享手工的“小尾巴”,诉说着一段段爱与成长的动人故事。
  
  
   安师大支教学生与孩子对话(安徽师范大学张梦提供)
  
  从“怯生生”到“笑盈盈”:十五年守护照见童心绽放
  “老师,这是我折的皇冠,上面还可以放星星呢!”今年暑期,刚上二年级的小雨把亲手做的手工递给安师大志愿者,眼睛比折射的星星光更耀眼。而就在一年前,第一次走进阳光之家的她,总是攥着衣角躲在角落,连回答问题都细若蚊吟。
  
 
  孩子送给支教老师的礼物展示(安徽师范大学张梦提供)
  这样的转变在碧山阳光之家里是最寻常的。最初,面对这个“不收钱”的课堂,家长们带着疑虑试探;如今,54名报名学生创下历年之最,不少家长宁可让孩子留在村里,也不愿送进城补习。“城里补一节课的钱,够买孩子半年的文具,阳光之家不仅教知识,还管安全,孩子每天回来都念叨着要早点去。”村民王大姐的话,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
  15年来,从最初几张旧课桌到如今花费12万元对“阳光之家”全面升级,从寥寥数名志愿者到今年39名大学生(来自安师大、安农大、黄山学院)的接力教学,从村两委干部到7名“五老”同志义务值守,阳光之家的“朋友圈”越扩越大。孩子们在这里不仅能写作业、学特长,还能跟着“五老”听红色故事,跟着省非遗传承人学习傩舞,弘扬传统文化。墙上的“十五年回望展示板”里,泛黄的老照片与崭新的活动掠影并排陈列,记录着一代代孩子如何在这里卸下拘谨,绽放最本真的笑容。
  
  从“急难愁盼”到“安心放心”:双减政策下的民生答卷
  “以前暑假最愁的就是孩子没人管,城里补习班又贵又远。”村民老李算起一笔账:“现在阳光之家有老师辅导作业,每年光省下的补课费就有两千多。”全村15年来,阳光之家累计为家长省下进城补课费用超200万元,而这份“免费的温暖”,在“双减”政策落地后愈发显得珍贵。
  今年,县关工委为阳光之家授牌“胡建新工作室”,成为全县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阵地。这份认可背后,是看得见的用心:家长群里,每天实时更新的孩子活动照片让在外务工的父母安心;安全责任协议书上,家校双方的签字筑牢防线;“入班登记”“请假制度”等新规上墙,让管理更规范……“孩子的安全比天大,我们多走一步,家长就少担一分心。”阳光之家的胡建新老师说到。
  
  
   胡老师为市关工委介绍阳光之家(安徽师范大学张梦提供)
  如今的阳光之家,早已超越了“暑期托管”的意义。它是留守儿童的“安全港湾”,放学路上孩子们成群结队,再也不见独自游荡的身影;也是学业的“充电站”,志愿者们量身定制的多彩课程让孩子们爱上学习;更是“五教阵地”,红色教育、劳动实践、心理健康课轮番开展。家长们说:“孩子乐意来,我们放心托,村里也更安宁,这就是最好的‘民生工程’。”
  
  从“一时热”到“四季忙”:用全年筹备托举四十天的笑脸
  “虽然办班只有四十天,但我们会用全年做准备。”胡老师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明年的课程计划、待修缮的门窗、需要联系的高校志愿者。从春天制定制度、检修设施,到夏天全力投入教学,再到秋天总结经验、走访家长,正是这份“全年无休”的坚守,才让阳光之家的光芒从未褪色。
  在十五周年的展示板前,一位老村民指着2011年的照片感慨:“那时候就想让娃有个地方待,没想到现在成了全村的‘宝’。”是啊,15年分文不取,算不清有多少志愿者在这里挥洒过汗水,数不清有多少孩子在这里留下过笑声,但大家心里都有本账:这方小院里,藏着碧山村最温暖的夏天,更藏着中国乡村教育最质朴的希望。
  
  
   支教团队与学生融洽相处(安徽师范大学张梦提供)
  每日清晨,阳光之家的灯光渐次亮起,照亮院墙上的字——“孩子乐意、家长满意、社会安意”。这12个字,是15年坚守的最好注脚,更是一个承诺:只要孩子们需要,这束阳光就会一直照耀下去,在碧山村的土地上,生长出更多关于爱与成长的故事。
 
作者:张梦 汝恩琦 吴玉婷 来源: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山村 胡建新老师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湘江北去窑烟袅,青春执笔绘新窑
  • 湘水汤汤,窑烟袅袅。当夏日的清风拂过铜官古镇斑驳的墙垣,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窑”遥领先实践团的年轻身影
  • 2025-07-28
  • 趣味推普进乡村 墨香笑语传文明
  • 7月21日,玉溪师范学院“四只耳朵”青年推普团走进云南文山马关县金厂镇集市,开展“推普小驿站”活动。通过绕口令、药材名称互动
  • 2025-07-28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