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科技学院“田野回声”走进雷剧艺术,传承非遗薪火
7月28日在雷州大地的文化肌理里,雷剧是一抹独特的底色。湛江科技学院“田野回声”实践团奔赴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茂胆村,以脚步丈量雷剧传承之路,在戏台上下、后台内外,探寻这一非遗艺术的传承密码,感受传统与时代碰撞的温度。
戏台前:雷剧传承的乡土图鉴
初入茂胆村,专属戏台的存在,便是雷剧扎根乡土的明证。逢年过节,村民凑钱请剧团连演3天的热闹,是刻在这片土地的文化记忆。调研里,年龄层差异勾勒出雷剧传承的真实侧影:老人对雷剧情有独钟,孩童仅懂零星唱词,年轻人坦言完整听剧者寥寥。这些声音,拼凑出雷剧在乡土传承的生动图景——传统与代际认知的交织,亟待破局的传承命题。
后台间:艺术呈现的精研密码
从台前转至后台,这里是雷剧演员“变身”的魔法空间。演员们化妆时,打底、描眉、画眼、点唇,每一步都追求极致,只为登台瞬间的完美。这一方后台,藏着雷剧艺术呈现的“精研密码”——对传统表演仪式感的坚守,对舞台形象的较真,是雷剧人代代相传的职业敬畏。
伴奏区:传统与现代的和鸣实验将目光投向乐器伴奏区,雷剧的“灵魂声场”就此展开。雷胡与二胡交织出传统韵律,萨克斯注入现代风情,扬琴、电子琴丰富音色层次,铍、锣把控节奏脉搏。更动人的,是乐师与演员的“心有灵犀”——演奏随剧情、情绪灵活调整,音符成为推动故事的无形力量。传统乐器与现代元素碰撞,在茂胆村的伴奏区,上演着一场场雷剧专属的“和鸣实验”。
对话间: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远望
行程末尾,实践团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谢岳团长深度对谈。从剧团发展历程,到演员训练日常、剧目创作理念,再到雷剧传承的挑战与机遇,谢团长眼中的热爱与坚守,感染着每一位成员。这一场对话,让雷剧传承从“艺术观察”,落地为“精神共情”——非遗传承人的执着,是雷剧穿越时代的底气。
此次茂胆村之行,实践团触摸到雷剧艺术的肌理,更感知到非遗传承的重量。从乡土记忆的延续,到艺术呈现的较真,从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到传承人的坚守,雷剧传承之路,道阻且长,却因热爱与探索,满是希望。实践团愿作雷剧传承的星火传递者,让这腔雷州音韵,在时代浪潮里,声声不息
作者:李汶静 来源:湛江科技学院“田野回声”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湘江北去窑烟袅,青春执笔绘新窑
- 湘水汤汤,窑烟袅袅。当夏日的清风拂过铜官古镇斑驳的墙垣,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窑”遥领先实践团的年轻身影
- 2025-07-28
- 趣味推普进乡村 墨香笑语传文明
- 7月21日,玉溪师范学院“四只耳朵”青年推普团走进云南文山马关县金厂镇集市,开展“推普小驿站”活动。通过绕口令、药材名称互动
-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