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7月20日至25日,苏州大学敬文书院“敬文容煦,越脉容新”乡村文旅建设实践团队深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龙尾山村,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文化赋能乡村,科技助力振兴”为主题,通过儿童手工课教学、AI文旅视频创作、文化访谈及“村晚”理论宣讲等多元形式,为当地注入青春活力,探索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实践团队首先聚焦乡村儿童美育,开设“指尖上的非遗”手工课。成员们带领孩子们体验宋锦珍珠画,在裁剪黏贴间讲解民俗文化内涵,为当地的“小候鸟”夏令营注入别样活力。课堂结束后,孩子们的作品在村文化礼堂展出,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场独特的视觉盛宴,也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团队还实地考察了乡村风物,从参观祠堂到记录山村故事的石碑,到前往屃石公园采访当地禅宗修行者、为龙尾山村文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昌泰大师,坚持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文化及发展历程,构筑创新的基石。

在创新理念的指引下,团队积极使用AI工具打造龙尾山文旅新名片。如何用新技术传播乡村魅力?团队以AI技术为核心,利用文生图、图生视频等操作方式,加以剪辑配音配乐,创作了共8支宣传视频。“我们采用‘实拍+AI动画合成’的形式,既保留乡土本色,又增添数字创意。”队员演示了其中一支视频:AI生成的动画与实景拍摄的乡村风物衔接,下方还有当地IP形象“小灵龙”作为讲解员,以智能生成的配音,生动呈现当地特色。
八支视频以系列的形式充分展现了龙尾山村的魅力。“传说篇”的两则视频分别以水墨和卡通的风格演绎了龙尾山和龙眼潭的故事;风俗篇则以三个视频介绍了水上舞龙、龙尾古戏台和名酒女儿红;新潮篇的三期视频目光聚焦当今龙尾山村,为正火热着的村嫂宣讲活动、村BA和小村舞台进行了进一步的宣传。

24日晚,团队登上龙尾山村“村晚”舞台,面对全村百余观众,以“创新”为核心主题开展主题为《创“布”一样的青春》的理论宣讲。团队队长劳诗雨以幽默诙谐的语句,将创新标准与当地的纺织产业、文化推广案例结合。用乡亲们能听明白、听进去的方式,巧妙融入二十大报告中的“创新”关键词,阐述创新给老产业插“金翅膀”,一飞冲天搞“高质量”。团队队员们一起呼吁年轻一代争做“四有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一起在创新的赛道上“油门踩到底”,贡献青春力量。
理论宣讲以轻松自然的方式传递新时代号召,结合团队在村中的活动,扬起创新旗帜,让二十大理念”声”入人心。

五天实践,团队交出了一份扎实的“成绩单”。团队成员表示“我们希望点燃‘数字星火’,在乡土中书写青春答卷”。龙尾山村的人文风情与淳朴氛围,让大家在实践中理解了“在地性”的意义——所谓宣传与传承,终究是要扎根于土地,与这里的人和故事真正相融。同时也要利用新技术手段助力创新,让科技与文化的种子在乡村振兴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让古村在现代绽放更绚烂的色彩。

(文字:龚莞清 图片:唐一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