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让“乡村记忆”化作“振兴动力”——河海实践团鸣凤村探寻发展新路

发布时间:2025-07-27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5年7月19日,河海大学“遇见江洲”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踏入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油坊镇鸣凤村。队员们穿梭于村间巷陌,与村民亲切交流,体验农事劳作。他们深入探寻这方土地的发展密码,为后续乡村振兴实践筑牢对乡村的认知基础。

  扬中市油坊镇鸣凤村地处扬中特色区域,以“田园新韵”为主题,遵循“党建引领、产业兴村、生态宜居、共同富裕”四大发展理念,系统呈现了鸣凤村从传统村落到现代美丽乡村的显著变化,尤其聚焦乡村在产业形态、生活风貌、乡土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脉络。实践团此次走访,旨在从发展维度理解当地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为后续服务基层、助力发展积累第一手素材。

  走进鸣凤溯源村史馆。馆内墙壁记录着鸣凤村的过往。该村始建于东晋,历经隋唐发展,至乾隆时成熟,已跨越1600多年。馆内陈列的民国古物,散发着岁月尘朴,水师衙署遗石展示着曾经辉煌。村史馆是鸣凤村历史文化的载体,让人们能直观感受村庄变迁,也为传承地方文化提供了重要平台。

  图1 水师衙署遗石

  来到鸣凤革命斗争陈列馆。门口,一尊红军战士石雕静静伫立,眼神坚毅,满含对胜利的渴望与信念,仿佛将大家瞬间拉回那段热血岁月。步入馆内,玻璃柜中的革命徽章整齐排列,每一枚都蕴藏着厚重的红色精神。实践团成员既关注文化内核,更聚焦实物。新四军水上交通站模型展现战略智慧,古老通讯设备见证信息传递的不易,张张照片记录着红色血脉的延续。这些无声展品,诉说着往昔辉煌,也让红色精神在鸣凤村的土地上代代相传。

  图2 新四军苏中五分区水上交通站模型

  “遇见江洲”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成员通过参观扬中油坊镇鸣凤书院,系统了解了这座古老书院在文化传承、教育发展及人文精神领域的演进历程,对鸣凤书院的历史变迁脉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不同时期的书院文化在风格上也有着明显的变化,早期的书院文化更注重学术传承和道德教化,后期则逐渐融入了更多的时代元素和创新理念,但始终围绕着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核心展开,成为串联扬中油坊镇教育发展历程的文化线索。在扬中油坊镇鸣凤书院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在书院的一堵墙上看到了历届毕业生的合照。仔细端详,照片里,不同年代的毕业生们穿着各异的服装,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从这些照片中,成员们能看到时代的印记,也能感受到书院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这些照片为团队探寻当地教育发展脉络提供了生动的人物参照。

  图3 鸣凤书院毕业照

  走进书院的内室,古朴的书柜和上个时代的家具映入眼帘。这些古老的物件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书院的过往。书柜里摆满了各类书籍,有经典的古籍,也有上个时代流行的读物,它们见证了无数学生在这里汲取知识的时光。旁边一排上个

时代的儿童图册也吸引了成员们的目光。这些图册色彩鲜艳,绘画风格独特,内容涵盖了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科普知识等各个方面,是当时儿童教育的重要载体。

  图4 实践团成员参观鸣凤书院

  图5 实践团成员欣赏旧图册

  “村落里的每一处景象都像一个岁月段落,整合起来就是鸣凤村从‘旧村’到‘新貌’的发展故事。”实践团成员在走访中不断交流观察感悟,独特的乡村地理环境孕育了村庄的风貌,产业设施的更新推动了发展进程,而乡风民俗则凝聚着村庄的文化灵魂。 “在乡村发展的同时,怎样保留文化韵味?”这一问题成为成员们探讨的核心,也为后续实践中“文化振兴”方向给予了思索。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