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童心绘黄河,法护母亲河 —— 郑州轻大实践队秋雅社区播撒护河种子

发布时间:2025-07-2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5年7月7日,在秋雅社区活动中心,三十余名孩子的笑声与郑州轻工业大学政法学院“法护黄河”实践队队员的红色马甲交相辉映。这场活动是将《黄河保护法》种子播撒进童心的创新实践,也是高校用专业学识培育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生动体现,以孩童为纽带,实现了法律知识通俗化传播与生态保护理念深度渗透,为黄河保护注入民间力量。
  趣味讲解引共鸣,法律知识入童心
  上午九点,活动正式开始。实践队队员打开PPT,以“黄河妈妈的烦恼”切入,指着黄河图片说:“黄河妈妈很漂亮,可现在遇到了麻烦。”切换到工业废水排放画面,他解释:“工厂往黄河排污水,就像给黄河妈妈脸上泼墨,这是不对的。”

  图为队员讲解法护黄河小知识供图:杨雯桐
  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举手问:“这样做会受惩罚吗?”张昊笑着答:“当然,《黄河保护法》像守护者,会对违规工厂罚款。”PPT展示非法采砂场景时,实践队队员说:“黄河沙子不能乱挖,过度采砂会让河岸坍塌,就像房子地基不牢会倒一样。”队员们结合孩子理解能力,将《黄河保护法》核心条款浓缩成“三个禁止”和“三个行动”,方便记忆践行。互动中,孩子们积极回应,印证了趣味教学的成效。
  这一环节突破传统普法单向灌输模式,通过“PPT展示+故事化讲解+互动问答”,将专业法律知识转化为符合儿童认知的内容,降低理解门槛,激发学习兴趣,为法律意识在童心扎根奠基。同时,现场家长受感染主动了解法律知识,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初步辐射,推动法律知识从课堂向家庭延伸。

  图为小朋友们积极回答队员的问题供图:杨雯桐
  绘画创作展创意,护河理念渐萌芽
  知识讲解后,绘画环节开启。队员们让孩子们以“我心中的黄河”为主题创作,鼓励融入《黄河保护法》知识。孩子们的作品风格各异,却都鲜明体现保护黄河元素,是他们对知识内化后的创造性表达。
  这一环节并非简单娱乐,而是对普法效果的检验与深化。为孩子们提供了将知识转化为具象认知的平台,让他们在创作中进一步理解认同护河理念。家长通过观察孩子作品,直观感受活动成效,引发对自身环保责任的思考,实现“童心影响成人”的情感共鸣与理念传递。
  绘画环节的价值,在于让孩子们从“被动听讲”转为“主动表达”,深化自身对护河理念理解的同时,成为连接家庭与社会的桥梁,推动护河理念在家庭传播,为“全家参与护河”氛围埋下伏笔。

  图为小朋友们在认真画画供图:杨雯桐
  活动落幕意未尽,护河接力永相传
  活动尾声,孩子们将画作送给队员作纪念。画作中的保护理念引发社区居民广泛共鸣,家长们高度认可活动意义,还主动提议在社区开辟“黄河保护”宣传角、组织周末护河队、邀请实践队开展成人普法课等,一系列后续行动构想应运而生。
  这标志着活动超越“儿童普法”范畴,引发社区层面集体思考与行动意愿,实现从“个人认知”到“群体共识”的转变。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法律知识与童心相遇能激发具象行动力,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从深远影响看,这场三小时的活动在社区产生远超预期的涟漪效应。直接让三十余名儿童系统了解《黄河保护法》,培养护河意识;间接通过孩子带动家庭,引发社区对黄河保护的关注与参与意愿,形成“个人-家庭-社区”辐射链条;长远为黄河保护培育潜在“接班人”,童年护河记忆可能转化为持续行动,为黄河生态保护注入持久动力。
  同时,此次活动是郑州轻工业大学政法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社会实践的成功范例,将法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结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彰显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图为队员与小朋友们的合影供图:杨雯桐
  正如队员实践报告所写:“黄河保护从不孤立,当法律意识在童心萌芽,社区力量凝聚,这条奔腾千年的河,终将在代代守护中永葆生机。”活动不仅是成功的普法实践,更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播种行动,以童心为起点,用法律为纽带,凝聚社区力量,为黄河保护“全民参与”格局构建迈出坚实一步。
  (通讯员曾彤彤,杨雯桐)

作者:曾彤彤 来源:郑州轻工业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