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数字乡瞳”实践队来到第一站福州软件园
7月7日,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数字乡瞳”实践队师生前往第一站福州软件园开展以“数字赋能,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州软件园的殷切关怀
福州软件园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设立并擘画蓝图的重要项目,也是“数字福建”战略的实践起点。园区讲解员带领大家参观了福州软件园探索数字赋能,科技创新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部分实践成果。随后,园区管理工作人员与实践队召开座谈会,重点聚焦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多维赋能效应,重点开展数字产业化路径研究、产业数字化赋能机制、数字素养培育体系构建三方面探索。
图为实践队在金品茶业有限公司参观
次日,数字乡瞳”实践队师生赴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菜篮子工程”重点项目:福建金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副总带领大家实地参观了福州青梗菜育种基地、种子资源库等,实践队成员进行了访谈,聚焦青梗菜产业的数字化调研,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深入了解青梗菜研发的现状及数字化青梗菜产业对农作物销量的影响。同时,团队还将深入挖掘青梗菜的生态与园林价值,推动当地绿色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员前往木兰溪治理馆进行参观
7月9日,数字乡瞳”实践队师生赴福建省莆田市木兰溪,开展“探寻闽山闽水,感悟生态蝶变”活动。师生们在木兰溪治理展示馆了解二十五年来木兰溪治理从建设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开始,逐步走向全流域防洪、生态、文化统筹兼顾的丰富成果,关注木兰溪全域治理数字化建设实践;之后,实践队前往1999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亲临为木兰溪防洪一期工程奠基并参加义务劳动地点,现场感悟“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景。
图为实践队员前往闽中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
7月10日,数字乡瞳”实践队师生赴莆田闽中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爱国教育活动,瞻仰陵园英雄烈士纪念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来临之际,实践队参观闽中革命纪念馆革命,回顾福建先辈们在十四年艰苦抗战中的革命斗争和峥嵘岁月,让队员们对闽中地区的红色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深刻感受到和平的珍贵与奋斗的意义。
图为实践队员前往灯塔社区进行宣讲
7月11日,“数字乡瞳”实践队师生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灯塔社区。实践队员在灯塔社区开展以“乡村振兴,坊艺糅合”为主题的宣讲讲座,重点讲解如何借助数字科技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乡村经济加快发展的金溪茶叶、文旦柚等实例。
活动最后,实践队员们与当地干部、农民代表进行座谈,随后又深入农户家中走访调研,全面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师生们在“行走的课堂”中与农户面对面交流,触摸乡村发展的脉动,让同学们坚定未来投身基层、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念。
图为实践队员前往金溪村委会会议室进行宣讲
7月12日,“数字乡瞳”实践队师生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金溪村。伊始,实践队员围绕“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开展宣讲会,介绍了当地茶叶产业发展状况、“党建引领、夯基惠民”乡村治理等多项举措,以及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良好成效。随后,村干部还带领实践队参观了党建邻里中心,详细讲解了金溪村的发展历程与历史沿革。
图为实践队前往金溪茶叶有限公司直播宣传
之后,福建金溪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带领队员们参观,并详细介绍了当地的茶文化、茶科技及茶产业发展情况,分享了公司开拓茶饮领域新赛道的成功案例。
下午,实践队来到最后一站延寿养老院,为老人们送去爱心礼物。
图为实践队在养老院最后一站圆满完成三下乡“乡村振兴”主题活动
此次活动从产业发展的数字化探索,到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再到对民生温度的细致体察,实践队用脚步丈量土地,用专业赋能需求,生动诠释了“数字赋能”的深层意义——不仅是技术的下沉,更是对乡村肌理的精准呼应。未来,实践队将带着此行的收获与思考,持续探索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让青春力量在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征程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魏丽芳、乐容胜、汪锦彬/文
尤梓翔、洪君豪、陈红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