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记录乡村振兴的脉动
用镜头记录乡村振兴的脉动
带着摄像机和三脚架,我们 “乡村振兴调研队” 走进了豫东平原的生态农庄。这里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如今却靠着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焕发新生,我们要用镜头记录下这场美丽的蜕变。
调研的第一站是智能温室大棚。负责人王书记指着悬挂在藤蔓上的圣女果说:“以前种玉米一亩地收入千把块,现在种这个能挣三万!” 他身后,村民们正在采摘果实,脸上的汗珠映着红果格外鲜亮。我们的摄像机捕捉到这样的画面:一位大妈捧着刚摘的草莓,对着镜头笑得合不拢嘴,金耳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在村里的电商服务站,我们见到了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小周。这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放弃了城市白领工作,带着乡亲们开起了网店。“去年双十一天猫店卖了五万斤红薯,最远发到新疆!” 他一边演示直播带货,一边给我们看物流单,打印机吞吐的快递面单,像是乡村与外界连接的纽带。
傍晚的文化广场上,热闹得像集市。广场舞队伍里,穿花衬衫的大爷和戴头巾的大妈跳得一样起劲;非遗传承人李爷爷的糖画摊前,孩子们排着长队;村剧团正在排练新编的豫剧《乡村振兴记》,唱腔里都是新生活的滋味。我们架起相机,记录下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瞬间。
调研最后一天,我们把剪辑好的纪录片在村里放映。当看到自己的笑脸出现在屏幕上,村民们兴奋地互相指点。王书记说:“你们不仅拍了我们的现在,更给了我们奔向未来的劲头!”
回程的路上,车窗外的白杨树飞速后退。摄像机里储存的不仅是影像,更是一个个关于奋斗与希望的故事。这场 “三下乡” 让我们懂得,乡村振兴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无数普通人用双手创造的,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作者:赵梓淞,张宇轩,余志豪,祖文宇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以林为鉴,守护纯真
- 2025年7月20日至23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打破年级壁垒,由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联合组成“林荫茶蕊·星光守护”三下乡社会实践
- 2025-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