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福州大学暑期”三下乡“实践实录:茶园学技传茶脉,三国绘茶话文明

发布时间:2025-07-2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当茶香漫过田埂,当嫩叶在指尖舒展,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青矜探茶·寻遗之旅”实践队于7月下旬来到漳州市漳浦县,先后走进天福茶园、天福茶博物院及当地茶餐厅,去探寻一片叶子是如何从山间走到杯盏,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里续写新的故事。
采茶青  制茶韵
        走进天福茶园,队员们戴上宽边斗笠,接过竹编茶篓,跟着经验丰富的讲解员穿梭在丛丛茶垄之间。“要采一芽二叶,指尖得轻,不能捏碎了芽头的绒毛”,讲解员的声音传来,队员们俯身,指尖小心翼翼地捏住嫩芽根部,轻轻一提,带着晨露的鲜叶便落入茶篓,掌心很快沾染上叶片的清香。
 
01实践队队员在天福茶园采摘茶
        茶园旁的炒茶坊里,鲜叶入锅,队员们快速翻炒。高温让叶片瞬间失水,从鲜亮翠绿转为暗绿,空气中弥漫着青涩鲜活的气息。茶农不时提醒:“火候要稳,翻得要匀,不然叶子容易焦”。揉捻时,温热茶叶在掌心搓揉挤压,叶脉渐碎,茶香随汁液渗出愈浓。队员轮流上手,手臂酸麻便换人,直至茶叶成紧结条索,共证蜕变。
02实践队队员与台湾学生共同炒茶
         从採摘、炒青到揉捻,短短几个步骤,汗水浸湿衣衫,手掌沾着茶渍,队员们在一步步实践中,触摸到茶文化的肌理。这不仅是学技艺,更是用双手接过传承的接力棒,让古老茶韵在青春的掌心,焕发新的生机。
03实践队队员揉捻茶叶过程图
04实践队队员与茶叶制作教学老师在天福茶园合影
观茶艺  辨三国
         踏入天福茶博物院,队员们沉浸于茶的历史长河。从茶树起源的图文记载到不同朝代的茶具展品,清晰展现了茶从药用、食用到饮用的发展脉络。
随后,工作人员带领实践队了解中日韩三国茶文化。中国茶道历史悠久,从唐代煎茶、宋代点茶到明清泡茶,技法随时代演变,始终尊重茶叶本味。队员们观看功夫茶演示,见茶艺师持壶沿杯壁注水,茶叶舒展、茶汤色泽渐深,韵味十足。日本茶道重仪式,严谨且专注,茶室、茶具皆有规范,抹茶演示行云流水藏章法,显“细微见匠心”。韩国茶礼则带儒家印记,“三道茶”流程与素雅茶具尽显敬意,茶艺师着韩服,动作舒缓伴问候,茶香含暖意,传“以茶传情”之温度。
05实践队队员体验功夫茶泡茶流程
         实践结束前,队员们围坐在一起,结合在茶博物院的所见所学,决定用画笔记录下中日韩三国茶文化的异同。大家分工协作,勾勒三国茶具、描绘茶道场景并标注差异。实践结束后,队员们将精心制作的三国茶艺对比图赠与天福山庄作留念。
06实践队队员将制作的三国茶艺对比图赠与天福山庄作留念合影
茶入馔  味生香
         实践队来到当地茶餐厅,品尝以茶入馔的特色美食。茶香排骨里,茶的醇厚中和了肉质的油腻;茶叶茄盒中,茶香与茄子的鲜嫩在舌尖交融;肉末茶面,则以茶香赋予面条独特风味。每一道菜品都将茶香与食材巧妙结合,队员们在味蕾的享受中,看到了茶文化在饮食中的创新表达,也理解了“茶不止于饮,更融于生活”的深层内涵。
饭后,实践队队员围坐茶席,向一级茶艺师研学台湾泡茶技艺。温杯烫盏时的细致,高冲注水时的洒脱,低斟出汤时的沉稳,每一个动作皆藏深意——既是对茶的敬畏,亦是对人的谦和,无不流淌着共通的中华智慧与品格。壶盏起落间,闽台两地同根同源的文化肌理愈发清晰,一泡一酌皆是血脉相连的温情注脚。
07实践队队员向一级茶艺师研学台湾泡茶技艺
08实践队队员体验台湾泡茶技艺
          天福集团主席李瑞河先生寄语实践队青年:“茶是老祖宗留下的珍宝,传承要靠你们添新火。”他分享了自己数十年深耕茶业的心得,强调传统技艺需守正创新,鼓励队员们将实践所得融入生活,让更多人感受茶的温度与魅力,让千年茶脉在青春力量中绵延不息。
09实践队队员与天福集团主席李瑞河先生合影
          这场寻茶之旅不仅是一场技艺的研学,更是一次文明的对话。从茶园里指尖轻捻的嫩芽,到炒茶坊中掌心揉捻的温度,实践队队员们触摸到的是千年茶脉的生生不息;从三国茶具的笔墨勾勒,到茶馔佳肴的味蕾碰撞,他们见证的是传统与创新的交响共鸣。
作者:张煦 来源: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以林为鉴,守护纯真
  • 2025年7月20日至23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打破年级壁垒,由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联合组成“林荫茶蕊·星光守护”三下乡社会实践
  • 2025-07-26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