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毫写尽襄平史,下乡传习笔墨魂红忆襄州行青年团的主要活动围绕着辽阳书法展开,多维度、全方位地推动其传承与发展。在进行展馆研学、开设宣讲会,进行调查问卷,采访专业学者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辽阳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及针对性实践教学。为孩子们开设趣味书法启蒙课程引导他们初步认识汉字结构、笔画顺序等基础知识促进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探寻:宣讲抗战赤子心为探寻辽阳深厚文化底蕴、青年团来到了辽阳的标志性建筑-白塔公园,在此开展了抗日宣讲会,王思宇同学讲述辽阳地区民众自发组织抗日武装、支援抗联等真实故事,结合老照片、文献资料,展现“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争精神。在抗日宣讲会上青年团进行抗日战争书籍分享,能让听众从文字中更深刻地感受那段历史。让青年团成员们能全面、深入地理解抗战对民族复兴、国际地位提升的深远意义。

(图为红忆襄州行青年团进行抗日书籍分享。段佳琳 供图)
二、感悟历史:满铁藏史昭八秩满铁图书馆,这座曾为日本侵华服务的情报机构,是法西斯主义践踏中国主权的实物见证。八十年前,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终结了其作为侵略工具的使命。这次参观让青年团铭记过去,在此写下留言“以史为鉴,筑牢和平防线,让战争的阴影永不再现。”

(图为红忆襄州行青年团在满铁图书馆进行留言。李瀚松 供图)
三、辽阳寻踪:从笔墨书香到民俗烟火辽阳四馆串联起古城的文脉。曹雪芹纪念馆藏《红楼梦》遗韵,见文学风华;王尔烈纪念馆展才子传奇,显笔墨风骨;民俗馆复原旧时生活,存烟火温情;辽阳博物馆纳千年文物,述辽东沧桑。四馆漫步,读懂辽阳的前世今生。在此青年团成员选取200名辽阳民众进行曹雪芹人物生平信息调查问卷,掌握群众对历史名人的了解程度。 仅32%的游客表示“非常了解”曹雪芹与王尔烈,45%的游客“听说过但了解不多”,23%的游客“完全不了解” 。在“是否知道曹雪芹与《红楼梦》、王尔烈与地域文化贡献的关联”问题上,知晓率分别为40%和35% ,说明游客对两位历史人物的基础认知较为薄弱,对此调研情况,青年团在通过讲解员的指导下,马馨竹同学在此进行人物传记讲解以及书法基础知识科普。

(图为红忆襄州行青年团进行曹雪芹人物生平讲解。段佳琳 供图)
四、书法讲解与访谈:挥毫叙文化传承为深入了解书法的核心内涵、基本书体与特点、笔墨技巧关键等详细知识。红忆襄州行青年团前往秦皇岛海港区新建村新昌路天道书画院工作室,开始了求学之旅。本次活动邀请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周博先生给青年团成员进行书法讲解以及基本知识科普。随后青年团前往辽阳市知为草堂工作室 采访辽阳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解生宇先生探究辽阳地区书法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独特流派,研究其笔法、结构、章法特点等。最后,向团队介绍辽阳政府对非遗书法所开展的政策与帮助,加强书法文化在青年一代的传承与发展

(图为周博先生进行毛笔书法展示。李瀚松 供图)

(图为解生宇先生接受采访。李瀚松 供图)
五、首山镇中心小学书法讲解与实践纪实:执笔翰墨传薪火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民族自豪感,青年团深入首山镇中心小学将书法教学与语文、历史学科交叉式深度融合,开展“书写‘中国’,贯通学科知文脉”主题书法知识讲座以及实践活动。张人方同学进行辽阳书法历史讲解,青年团与学生座谈交流,阐释书法艺术;开展书法实践一对一指导,让孩子们在墨香濡染中体悟传统文化精髓,以青春力量激活书法传承脉络,书写文化赋能新篇 。

(图为红忆襄州行青年团给学生进行一对一书法指导。李瀚松 供图)

(图为红忆襄州行青年团给学生们进行书法知识讲解。李瀚松 供图)
离开学校时,教学楼的走廊里挂满了孩子们的作品,那一个个略显笨拙的“中国”,像无数颗星星在闪耀。所谓“传承”,不过是一场漫长的接力——我们从先辈手中接过文化的火炬,再把它交给更年轻的一代,让光芒永不熄灭。
展望未来,辽烽遗韵艺脉赓续三下乡中华文化传承团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拓展书法传承的深度与广度,探索更多创新的传承方式和活动形式,利用交叉式学科创新让辽阳书法这一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更多人领略到辽阳书法的独特魅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图为学生们认真听青年团成员进行书法讲解。李瀚松 供图)

(图为红忆襄州行青年团大合照。李瀚松 供图)
通信员:马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