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益”老“益”小志愿服务实践队赴赣州信丰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长期身居校园的大学生,往往对国情的了解不够深入,对政策的理解不够透彻。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犹如一道连接校园与社会的桥梁,通过亲身参与,使学生们得以深入社会,了解国情。这一活动让大学生们有机会亲身体验、感知民情,进而思考、理解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025年7月15日,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益”老“益”小志愿服务实践队赴赣州信丰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师生走出校园、走向乡村、走入基层,用脚步丈量乡村,用行动书写青春篇章。
强化思想信念,铺垫实践道路 指导老师李秋生、王建平在会议上向全体成员详细解读了本次“三下乡”行程安排并对注意事项做出强调,号召大家把专业知识写进乡土中国,把汗水洒在田间地头,在磨砺中锻造肯吃苦、敢奋斗的品格,以昂扬奋进的农大青年姿态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守护孩童安全,陪伴银发长者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农村老人与小孩的生活现状,志愿者们在新水塘村一老一小幸福院开展了各种活动。一方面为当地儿童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讲,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情景演绎和问答环节,巧妙地把防溺水相关知识技能教授给孩子们。这次宣讲更是让志愿者们也体会到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意识到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而另一方面,志愿者们走进一间间的屋舍,慰问年逾八旬的独居老人,送去年轻学子的关怀和陪伴。与此同时,也走进田间地头,慰问正在辛苦劳作的乡亲们。这次探访让志愿者们更全面地了解了农村养老的现状与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进一步坚定了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信念。
踏寻红色足迹,追忆革命艰辛 80多年前,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书写于“衣底”的绝笔诗《梅岭三章》、诞生于野草寒露的《赣南游击词》,如今读来,依然热血澎湃。同学们走进信丰县油山镇的崇山峻岭中,探寻陈毅和游击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入游击词主题园一座高耸的纪念碑矗立园中,上刻“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碑”。园内展示了陈毅同志《赣南游击词》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还通过雕塑、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了红军游击队员在油山地区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位于山间的老屋下村有一处陈毅隐蔽处,村里有一处简陋的土坯房,外墙挂着“陈毅疗伤处”的牌子。志愿者们在这里学习陈毅元帅的英雄事迹,学习游击队为保家卫国而艰苦奋斗的精神。最后,志愿者们朗诵游击词,仿佛也置身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参与“三下乡”活动的农大学子,在活动中不仅锻炼了意志,更奉献了爱心。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组织协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为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家在共同的生活、调研和工作中相互支持、并肩作战,极大地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展现了农大学子强农兴农的信念和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