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熊媛 )2025年7月20日,骄阳似火炙烤着鄂西群山,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感恩传递 青春担当”实践队师生一行穿越蜿蜒山路抵达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鞍山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当城市喧嚣被层叠青翠隔断,医学生的使命与村民的期盼在宁静山村中真切相遇,一场融合精准家访、健康调研与惠民义诊的综合实践活动拉开序幕。队员们以医学生的专业与热忱,叩响村民门扉,倾听基层心声,将健康关怀与高校育人使命深植于乡村振兴的沃土。
实践团队以“精准家访传温情,协同育人筑合力”为宗旨,在学院辅导员刘希老师的带领下,首站走访了一临学子官郑宏同学家庭。刘希老师就官同学的在校表现、学习情况、思想动态、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与家长进行了深入交流,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把脉定向,给予了专业具体的指导和建议,也向家长转达了学校、学院的关心与问候。
为进一步了解我校资助政策实施成效,队员对官同学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到其家庭脱贫后收入稳定,但教育医疗支出仍有一定压力,团队将持续对其潜在返贫风险保持关注。谈及官同学的职业发展,其家长表示:“在国家教育政策和家乡资助政策的共同支持下,孩子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我们非常支持他回到基层工作,期待他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各界的培养,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鞍山村卫生室,实践团队与即将退休的58岁村医王医生进行了深入交流。王医生自少年从医至今,已在乡村医疗一线坚守38年,长期致力于基层卫生健康事业。据其介绍,卫生室目前以药品供应为主,储备200余种中西药,基本满足村民日常用药需求,但暂不具备输液条件;同时,卫生室正积极推进中医技能培训,计划逐步增设针灸、拔罐等中医诊疗服务。王医生寄语青年医学生:“祝你们学有所成,以后为乡村的乡亲们多做贡献,为卫生室带来新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以后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
实践团队离开卫生室后,分组开展入户健康调研,通过询问村民生活起居、既往病史等信息,系统采集健康数据。调研显示,当地高血压等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但多数患者能坚持规范治疗。走访发现,近年来村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普遍参与县人民医院组织的定期体检,但卫生室人员不足导致的接诊压力问题突出,这与前期村医访谈结果相互印证。
队员结合村民认知特点,用通俗语言系统讲解了慢性病致病机制、健康危害及预防要点,重点指导日常膳食管理、血糖监测及并发症早期识别方法。一位82岁的爷爷临走时拉着队员的手说:“你们讲得比电视和手册里清楚,糖尿病危险因素和'三多一少'我现在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完成近20户调研走访后,实践队员们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前搭建了健康宣教义诊点,分组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同时分发健康手册并结合“全民减重”政策进行慢性病预防科普。“血压135/85,稍微有点高,平时少喝点咸菜汤就行。”“血糖控制得不错,记得按时吃降压药。”一句句接地气地叮嘱,把复杂的医学知识化作日常提醒。那本密密麻麻的健康档案,已悄然成为这座村庄未来精准帮扶的第一份“健康地图”。
夕阳西下,暮色渐沉,此次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鞍山村的实践活动也逐渐接近尾声。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乡村走访,而是一次生命的对话,一次青春的淬炼。队员们带走的不仅是厚厚的调研笔记,更镌刻着土家山寨里每一个质朴的笑容;留下的不仅是专业的医疗服务,更播撒下健康中国的希望火种。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乡村医疗振兴的道路上,正是这样一次次脚踏实地的实践,一个个倾心尽力的身影,汇聚成改变的力量。未来,“感恩传递 青春担当”实践队师生将带着这份责任与担当继续前行,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具体方案,推动健康宣教进乡村、医疗资源下沉,让青春力量持续赋能乡村振兴,让健康之花在鄂西群山中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