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460米“人工天河”变课堂:南理青年在立屯隧道把“苦干”刻进研学地图

发布时间:2025-07-2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7月14日,南宁理工学院“天等新程·青禾筑梦”实践团的12名成员前往天等县驮堪乡立屯,开展“礼韵润乡·青春绘梦”文明实践活动。

  在立屯事迹馆内,师生们重温了1973年至1997年期间,三代支书赵德清、赵维能、农世英引领村民凿通460米花岗岩隧道的历程。在此过程中,村民们用坏了1200把铁锤、368根钢钎。展柜中陈列的煤油灯、竹帽,以及24本记录着“0.3米/日”的施工日记,令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廖雨琪当场落泪,她感慨道:“坚持,着实震撼心灵。”

  上午10时,实践团成员于“天等不等天,苦干不苦熬”纪念碑前重新宣读入团誓词。随后,在隧道出口的玉米地开设“田间课堂”,以壮汉双语向村中的孩童讲述“立屯三老”的事迹。指导教师马赟赟称,团队将规划《立屯精神红色研学路线》,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立屯事迹纪念馆。伍俊帆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何雨晔讲述“立屯三老”故事。 卜旭佳 供图

作者:罗棋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