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职业技术大学用 “职业小地图”点亮关岭儿童职业梦想
“小朋友们,猜猜每天教学生知识,用粉笔写字的是什么职业呀?”台下的孩子们立刻炸开了锅。“是老师!”7月22日,在贵州关岭县第三中学的教室里,无锡职业技术大学“微心愿”志愿服务团队开展的 “我的职业小地图” 特色课程正热闹进行,一个个关于职业的奥秘在互动中被揭开。
从 “猜猜乐” 开始的职业启蒙
“职业猜猜乐” 环节拉开了课程的序幕。支教老师通过提问、模仿动作等方式引导孩子们联想职业特征。当支教老师问到“是谁在酒厂研究粮食怎么发酵、酒怎么酿才香,让贵州的酒又好喝又安全?”时,布依族男孩班小杰脱口而出:“是酿酒师!我们家也有人是做这个的!” 瞬间点燃了课堂气氛,孩子们纷纷分享起身边熟悉的职业故事。
在 “什么是职业” 的讲解中,支教老师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关岭当地生活场景举例:“苗族银匠做银饰,不仅能赚钱,还能让苗族文化传下去,他们的工作就是职业。” 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明白,职业就在身边,每种职业都在为社会运转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孩子们展示贵州关岭的“宝藏职业” 顾佳淇摄
串联本土与远方的职业图景
“贵州关岭本地的宝藏职业”板块,让孩子们重新认识了家乡的独特职业。通过AI生成的职业卡片,让孩子们的眼睛瞪得溜圆。“我们关岭的布依族山歌传唱人、民族旅游向导和苗族银匠,可以把咱们得非遗文化传播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工作!” 支教老师的话让孩子们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
而 “长三角的代表性职业”则通过图片和支教老师的亲身经历,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望向远方的窗。从智能制造系统工程师,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师,一个个充满时代感的职业介绍,让孩子们知道 “原来外面的世界有这么多新奇的工作”。志愿者们还带来了用3D打印的文创产品,让孩子们触摸到不同职业创造的价值。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孩子交流绘画创作 顾佳淇摄
画笔与心声勾勒的梦想未来
“现在,请大家拿出画笔和纸,画出你心中的梦想职业,也可以写下想对这个职业说的话。” 在“我心中的梦想职业”环节,孩子们立刻投入创作。有的趴在桌上认真绘画,有的咬着笔头构思文字,教室里只剩下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
图为关岭的孩子在展示自己绘制的梦想职业 顾佳淇摄
分享环节成了课程最动人的时刻。苗族女孩小欣举起画纸,上面是一个拿着化妆刷的小姑娘:“我想当化妆师,我们村有个姐姐小时候被烫伤了脸,总是低着头。我要学最好的技术,帮她把伤疤遮起来,让她不再孤单。” 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要当医生!” 男孩小强站起来,声音洪亮,“上次奶奶生病,要坐两个小时车去城里医院。我要在关岭建最好的医院,让大家看病不用走远路。” 还有孩子想当军人,“保护家乡的大山和河流”;想当老师,“教更多人认识关岭的文化”。最后,针对当地孩子学业不稳定等问题,老师告诉孩子们:“每个职业都值得尊重,你们的梦想就是职业小地图中最亮的星,而努力学习,就是通向梦想之星的阶梯。”
图为孩子们与实践团成员一起展示所绘梦想职业 祁曼摄
无锡职业技术大学控制工程学院“微心愿”志愿服务团以“点亮微心愿、前途筑梦行”为初心,8年来师生持续为留守和困难儿童开设丰富的暑期课程及活动。本次参与由关岭县教育局和共青团关岭自治县委联合主办的暑期青少年校外活动班,既是当代大学生响应号召、服务基层的缩影,又能用知识和温暖陪伴山区的少数民族儿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体现了无锡职大青年的社会责任,构建起青年成长与家国发展同频共振的良性循环。
作者:周嫄 来源:无锡职业技术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