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福建农林大学学子三下乡|访瓷乡细研窑变,践初心长伴乡行

发布时间:2025-07-24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七月的德化,窑火薪传,茶香与瓷韵交织。近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瓷之以恒”调研实践队,怀着对千年陶瓷文化的敬畏与助力乡村发展的热忱,走进泉州市德化县三班镇蔡径村,用七天时间扎根瓷乡,在走访、交流、科普活动中,触摸传统工艺的温度,书写青春实践的篇章。
心手相牵,共话发展方向
       “瓷之以恒”实践队抵达蔡径村后,联合三班镇领导、蔡径村两委举行了三下乡实践活动开营仪式。仪式上,三班镇镇长系统介绍了当地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当前产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困境和年轻一代技艺传承难题。队员们认真倾听、详细记录,在与村干部的深入交流中,进一步明确了“挖掘瓷文化内涵、助力技艺传承、服务乡村教育”的实践方向。
开营仪式上三班镇镇长发表讲话 王晶摄。
品古法传承,观科技赋能新篇
         月记窑,这座薪火相传、跨越四个世纪的柴烧龙窑,静卧在德化葱茏的山麓间。作为德化窑的"活化石",它见证了"中国白"沿海上丝路远播四海的壮美史诗。在月记窑旁,非遗传承人全神贯注,以细腻笔触与精妙手法,为素坯上釉绘图,尽显“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工匠精神。队员们由此深刻认识到传统技艺是德化白瓷的根脉,在新时代更需悉心呵护、传承发扬。
非遗传承人为素胚上釉绘图 王晶摄。
       为深入了解传统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实践队还先后走访了福兴茗玉陶瓷有限公司和陆升集团,实地考察科技创新为传统陶瓷产业带来的变革。在福兴茗玉陶瓷工厂,实践队员在参观以及和企业负责人的交谈中得知,相比于传统的柴烧窑,电窑设备凭借精准的温控系统和高效的烧制流程,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此外,机器压坯技术的投入使用,在完美传承德化白瓷"白如雪、润如玉"特质的同时,实现了产能翻番,带动当地百余个就业岗位,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动能。
福兴茗玉陶瓷工厂电窑 陆家欣摄。
         陆升集团则通过智能制造推动陶瓷产业高端化发展。企业打造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将传统制瓷工艺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从原料配比到成品烧制的全程可控。在集团展厅参观过程中,实践队系统考察了不同时期的产品特征,深入探究德化白瓷随时代演进的转型升级路径。如今,德化白瓷已实现从日常用品到艺术珍品的价值跃升,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为当地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
讲解员向实践队介绍陆升集团各个时期的陶瓷产品 陆家欣摄。
传承瓷韵,培育乡村振兴新苗
         此外,为助力德化乡村振兴,实践队还在蔡径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瓷文化传承活动。通过"知识讲解+趣味竞赛"的创新形式,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德化白瓷的千年历史与独特工艺,并组织趣味知识竞答来巩固孩子们的学习成效。活动现场,孩子们踊跃参与,将瓷文化知识娓娓道来。活动聚焦蔡径村适龄学童,通过互动体验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德化白瓷的独特魅力,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文化认同感,唤醒传承保护意识。
瓷文化知识竞赛环节小朋友踊跃参与 王晶摄。
       实践队和小朋友们合影 王晶摄。
       素坯载道千秋艺,青衿传薪万里程。实践队立足瓷都文化底蕴,展开一系列调研活动,从探寻传统工艺传承,到见证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再到培育下一代文化传承者,实践队的每一步都践行着“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嘱托,助力千年"中国白"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文化动能。
作者:黄鲤平 陆家欣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赴泉州市德化县瓷之以恒课题研究实践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