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广东工业大学“潮韵千年·博物新生”突击队探秘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发布时间:2025-07-24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积极响应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推动非遗馆高质量发展,探索非遗馆发展的创新路径,强化文化传承的公共属性,广东工业大学“潮韵千年·博物新生”突击队于2025年7月10日前往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进行实地调研。
         步入展馆,泉州非遗代表性项目如画卷般铺展:指尖翻飞间成型的惠安女服饰、提线木偶戏中灵动传神的傀儡造型等。馆内通过“实物陈列+视频解读+场景还原”的立体展陈,让每项非遗都“可感可触”。值得一提的是,展馆内分布有十几个小工坊,在节假日将会有非遗传承人亲临现场展示技艺,传承人现场演示的技艺细节,让千年技艺不再是书本里的文字,增强了游客们对非遗的理解和兴趣。
图为泉州非遗花灯  陈云云 摄
       “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起点,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泉州提线木偶戏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这是来自北方的游客接受突击队队员访谈时所说的。在非遗馆内,游客可亲手制作木雕、泉州花灯,并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或者在南音演奏中聆听古乐遗响。这种“互动+表演”的模式让非遗不再束之高阁,而是融于新潮流,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图为突击队对游客进行访谈  古培森 摄
     实践队在这次调研中发现,馆方对传承人的持续扶持、对年轻受众的精准吸引,正是非遗活力不减的关键。
图为突击队在泉州非遗馆内合影  彭淳 摄



 
作者:沈柏琪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非遗技艺进课堂,童心巧手传文脉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许多非遗项目面临传承断层、传播渠道单一、年轻群体关
  • 2025-07-24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