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以专业“刻度”丈量生态,用青春声音对话江河——桂工学子青年枢纽行

发布时间:2025-07-24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江风伴暑气,实践赴前沿。近日,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问水平陆,青力青为”实践团走进广西钦州市平陆运河青年枢纽一号观测点。站在观测点远眺,运河工程建设的壮阔图景与沿岸生态风貌尽收眼底——这支以环境学科为底色的实践团队,正是带着专业思考而来,既要读懂青年枢纽的“工程密码”,更要为生态保护贡献“青春智慧”。
青年枢纽坐落于钦州市钦北区,是目前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互灌互泄型式省水船闸,集通航、防洪、生态调节功能于一体,更是平陆运河三大关键枢纽之一。作为打通西南地区内河出海通道的“咽喉”,其在区域经济联动、生态保护与航运效能提升中承载着多重战略意义。
         实践团首先通过现场展板系统了解了国家高等级航道网布局规划。平陆运河作为国家航道网“四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工程。“从规划之初,‘生态优先’就贯穿始终。”工作人员介绍,青年枢纽在设计中融入了鱼道建设、水土保持等生态措施,目前正同步推进主体工程与环境监测设施建设,为后续运行期生态管控奠定基础。团队成员认真记录枢纽的工程规模、生态配套措施及当前建设进度,不仅为后续专业研讨积累基础信息,更对“重大工程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有了直观认知。
 图为实践团成员聆听讲解(通讯员吕闫宁摄)
         生态保护是工程推进的核心考量。青年枢纽因连接海域与内河,建成后将形成咸淡水交汇河段,可能影响鱼类洄游繁殖——许多鱼类需从咸淡水区域洄游至上游淡水区域产卵。为此,枢纽专门建设了480米长的数控式鱼道:内部设多个“格子”供鱼类停歇,进出口均设有停歇区;同时搭载监控设备记录洄游数量,安装吸引设备引导鱼类定向洄游,还特别设置挡板以保证泄洪时水流平缓,为鱼类开辟出安全洄游路径。
         青年枢纽综合办张主任结合工程实际,向成员们详解了这一工程的规划背景与细节:“平陆运河的价值不仅在于‘通江达海’的交通功能,更在于以枢纽为节点,串联起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图为张主任与实践团指导老师就数控式鱼道深度交谈(通讯员陈乐乐摄)
         在观测现场,实践团成员结合环境学科专业知识,与张主任围绕河流水质安全保障体系、施工期环境监测网络构建、沿线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成员们结合区域生态特征,提出“建立陆生植被恢复台账”“定期开展鱼类资源调查”等具体建议,引发张主任共鸣。实践团成员将课堂理论置于国家工程的宏大框架中校验,在“理论-实践”的碰撞中深化对专业价值的认知,展现出知行合一的素养。
 
图为张主任与实践团成员合照(通讯员杨婷媛摄)
         此次青年枢纽研学之旅,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平陆运河工程在交通、经济和生态方面的重大意义。青年枢纽将以“通江达海、生态优先”的姿态衔接平陆运河,书写新时代西南对外开放的新篇章。而作为青年学子,也应积极扎根实践土壤,在服务国家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作者:李佩衫 曾佳凤 葛从浩 来源: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非遗技艺进课堂,童心巧手传文脉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许多非遗项目面临传承断层、传播渠道单一、年轻群体关
  • 2025-07-24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