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自强服务队奔赴阳江市阳东区塘坪镇,深入开展“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这支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队伍,将国家助学政策的温暖阳光洒遍塘坪镇的每个角落,用实际行动传递着一个坚定信念:不让一个学子因贫失学。
在为期四天的活动(7月15日-18日)中,服务队创新采用“定点宣讲+走访宣讲”的特色模式,这种精准滴灌的方式,显著提升了塘坪镇群众对国家助学政策的知晓度与理解度。服务队输送的不仅是政策信息,更是点燃乡村学子希望的星火,为塘坪镇乃至更广袤乡村的人才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有力夯实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赋能乡村振兴的长效人才根基。
据悉,为确保政策宣讲“对症下药”、精准有效,自强服务队早在暑假前便主动出击。她们多次与塘坪镇当地驻点老师深入沟通,细致摸排当地家庭经济状况与学生学业情况,精准掌握第一手需求信息。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塘坪镇以方言(地方话和粤语)为主的沟通环境,队员们提前苦练粤语,全力攻克“语言关”。这份始于行前的扎实调研与用心准备,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定点摆摊:从观望到信赖,政策“主阵地”暖人心
在塘坪镇集市的政策咨询点,服务队筑起了坚实的宣传“主阵地”。连日驻守,风雨无阻。最初,不少居民带着疑虑观望,队员们始终以微笑相迎,用粤语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面对不识字的阿叔阿姨,她们俯身耳畔,逐字逐句念诵政策条文,再用通俗话语细致解释。这份不厌其烦的真诚,渐渐融化了隔阂。令人感动的是,曾被帮助过的居民主动化身“政策翻译官”,热情地向街坊邻居解读。当听到乡亲们由衷感叹“原来国家没忘记我们,读书真有出路!”时,队员们深知,政策的温度已真正传递到百姓心坎里。
入户宣讲:照亮学子求学路,解困解惑到家门
服务队的足迹深扎进那邓村、马尾村、北甘村等地的田间地头。队员们与学生及家长围坐一堂,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精准宣讲。许多学子坦言:“在学校也听过政策,但总觉得离自己很远,一知半解。” 队员们结合每个家庭的实际困难,掰开揉碎讲解申请流程、资助标准。一位高三学生听完后,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姐姐们讲得太清楚了!我总算弄明白了生源地贷款怎么办理,爸妈也能松口气,不用再为学费焦头烂额了!” 一扇扇家门背后,是求学梦想被重新点亮的喜悦和如释重负的轻松。
走访商户:政策入户惠民生,精准服务暖人心
政策宣讲的触角延伸至街头巷尾的商铺。队员们主动走进商户,将政策“礼包”送上门。不仅详细解读助学政策,还特别关注商户经营者子女的教育需求。杂货店老板娘李姐感慨:“天天忙生意,真没空去了解这些。你们上门一说我才知道,孩子读职校也能申请这么多补助!这实实在在解决了我们做小生意的后顾之忧啊!” 这份主动上门的贴心服务,不仅普及了政策,更传递了国家对个体经营者的关怀,为乡村小微经济注入了温暖的信心。
为期四天的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实践活动日前在阳江市塘坪镇圆满结束。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自强服务队已累计覆盖全镇4个行政村,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建立政策咨询群4个,切实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这是一次政策宣传的实践课,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带队教师梁少群表示,通过深入基层,学生们既提升了政策解读能力,更深化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校地双方还就建立长效帮扶机制达成共识,未来将通过定期回访、远程指导等方式持续跟踪政策落实成效。
此次实践活动实现了"送政策下乡"与"实践育人"的双赢,既让国家惠民政策真正惠及乡村学子,也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探索出新路径。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总结塘坪经验,进一步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为促进教育公平、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高校力量。(图文: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赴阳江市阳东区塘坪镇自强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