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扎根实践沃土 肇庆学院突击队队员探寻乡村产业振兴密码
本网讯(记者卢彦邑 吕月金/摄制黄茹灵 赖冰慧 庄琳)为深入推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积极落实“双百行动”,7月19日,肇庆学院春日载阳突击队走进沙浦镇当地的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并采访相关种植农户,以脚步丈量土地,以实践感知乡村产业发展的蓬勃脉动。从标准化生产车间到野趣盎然的露营地,从与企业负责人的深度对话到对产业模式的细致观察,队员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满满,更对“产研结合赋能乡村振兴”有了深刻而鲜活的认知。
以体验为桥,解锁农文旅融合新范式 走进生产车间,机器运转的嗡鸣与工人质检的专注交织成一曲产业振兴的乐章。突击队队员们看到,肇实经过筛选、清洗、蒸煮、晾晒等多道工序,在自动化设备与人工把关的双重保障下,蜕变为包装精美的产品。“每一颗肇实的大小、色泽都有严格标准,这就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底气。”负责人的介绍,让队员们对“精细化加工”有了具象理解——传统农产品正是通过这样的标准化之路,实现从“土特产”到“金名片”的跨越。

图为工人初步挑选肇实。庄琳 摄
而“蒲营露营地”的探访,则让突击队队员们感受到农文旅融合的创新活力。营地依托沙浦的田园风光,将肇实元素融入每一处细节:以肇实苞为灵感设计的帐篷、用沙浦粉葛制作的露营餐点、搭配本地蜂蜜的饮品等等。游客在泡池别墅放松身心,在网红泳池打卡拍照,在篝火晚会品尝特色美食,不知不觉中便与沙浦的产品、文化深度绑定。
突击队队员在调研过程中,访谈到两位对乡村旅游感兴趣的青年。游客周女士感慨道:“网上刷到这里,一眼就被肇实苞帐篷吸引,特意来体验。这几天食宿都很舒心,尤其喜欢采摘园与美丽庭院的融合——能亲手摘果蔬、下厨做饭,特别适合带老人来放松。这几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在‘百千万工程’领头下乡村振兴发展的新风貌。”这背后,是当地政府的科学规划与实干担当。从特色产业培育到乡村风貌提升,政府始终以民为本,用创新思路破解难题,以扎实举措激活乡村活力,让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既焕新了乡村,更温暖了民心,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图为突击队队员采访外来游客。黄茹灵 摄
“这不是简单的‘农业+旅游’,而是‘产品场景化、体验生活化’的全链路融合。”突击队队员们感慨,这种模式让消费者从“购买产品”升级为“体验生活方式”,既拓宽了农业的盈利空间,又让乡村价值得到多维释放。
以设计为笔,绘就乡土品牌新图景 在与企业负责人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沙浦特色产品正迫切需要更具设计感的包装打开市场。当当地龙头企业正式邀请突击队为肇实等产品设计家族传承式VI包装时,队员们既感使命光荣,更觉责任在肩。
“沙浦的肇实、粉葛等特色产品,承载着几代人的种植智慧和乡土记忆,但现有包装在各类群体中辨识度不足,难以体现其地理标志的独特价值。”相关负责人的话,让突击队队员们陷入思考。大家意识到,设计不仅是美化产品,更是对地方文化的梳理与转译。
“我们计划从沙浦的特色产业——肇实、文㞧鲤,以及鹭鸟、当地红色文化中提取元素,用现代设计语言重构视觉符号。”突击队设计组的同学分享道,希望包装既能展现“沙浦肇实”的地理标志属性,又能通过简约线条、清新色调吸引消费者,让“外衣”成为品牌故事的讲述者。这份对文化传承的共鸣与对创新设计的热忱,让校企携手赋能特色农业的愿景愈发清晰。

图为企业经理与突击队队员交流设计想法。赖冰慧 摄
以青春为帆,共赴乡村振兴新征程 在与当地种植农户的交流中,农户们乐呵呵地表示:“多亏了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的有力扶持,加上企业合作社的精准帮扶,今年上半年肇实的市场价格稳步提升,达到每斤7余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产业发展的活力不仅体现在田间地头,更源于龙头企业的创新实践。“老产业要焕发新活力,必须敢于闯新路、试新招。”当地龙头企业负责人的话语,让调研队员们深受启发。作为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该企业的发展路径正是“守正创新”的鲜活诠释——在“守正”上,始终坚守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理念,持续夯实传统农业的品质根基;在“创新”上,精心打造“浦特爷爷”卡通IP,主动拉近与年轻消费群体的距离,同时借力直播带货等新业态,让沙浦特产走出地域局限、走进全国市场。如今,企业已成功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文旅”的三产融合生态圈,为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团队进驻沙浦镇当天,与当地政府有关负责领导开展“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暨校地合作座谈会上,党建办主任祝志猷同志表示对突击队设计构想充满期待,并邀请队员们以实践项目为契机,深度融入沙浦镇发展建设,将专业所长与地方需求精准对接,在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过程中,推动校地合作走深走实,共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沙浦的土地愿意成为你们的试验田,乡村振兴需要这样的青春力量。”祝主任殷切说道。

图为突击队队员关于沙浦镇IP设计的初步构想。钟宛圻提供
实践结束后,突击队队员们的笔记本上写满了观察与思考:从VI包装设计的文化表达,到农文旅融合的场景创新,再到传统企业转型的破局之道,这些在田间地头、生产车间、露营地收获的感悟,比课堂知识更鲜活、更深刻。
“我校不仅希望学生单纯只是观察者,更鼓励他们成为躬身实践的参与者、勇于创新的创作者、乡村振兴的传播者。”肇庆学院校团委带队老师、广东省青年讲师团成员何艺珊说道。她表示,接下来突击队将细化设计方案,结合此次深入田间地头的实践真知完善创意,以青年智慧和专业所长精准“滴灌”,助力沙浦镇特色农文旅宣传。
青春的脉搏,正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肇庆学子的沙浦之行,以躬身田野的姿态诠释了何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行走在中国大地的肌理之中,读懂乡村的呼吸与心跳,也将这堂带着泥土气息的“大思政课”,转化为助力乡土的青春能量,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中,做挺膺担当的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