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解码香火龙非遗,数字赋能文化振兴|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蜜火乡行”突击队元善镇探秘

发布时间:2025-07-1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5年7月15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蜜火乡行”突击队沿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脉络,在连平县元善镇开启了一场深度调研。团队结合专业特色为当地香火龙文化绘制“从地域符号到特色IP”的转型蓝图,让千年香火在数字时代焕发新彩,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文化动能。
  上午九点,突击队首站抵达连平县文化馆,就香火龙文化传承发展问题进行初次座谈。座谈会上,文化馆非遗办谢鑫辉主任翻开《连平民俗志》,讲述关于香火龙“火龙驱疫,香火祈福”的含义的传说。据文字资料记载,连平地区的香火龙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每逢元宵就有舞香火龙的习俗,既是驱邪纳福的仪式,更是凝聚人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谢鑫辉讲述香火龙历史(摄:黄纪语)
  下午来到邓村村委会,召开关于香火龙文化“传统与创新”主题的座谈会。会上,香火龙传承人刘文青谈道:“舞香火龙讲究‘形神合一’,‘拜四门’要刚劲有力,‘团龙’则需圆润流畅,五个情节环环相扣,差一点就没那股精气神了。”在讲到香火龙文化如何传承发展方面,突击队指导老师朱雅文、叶茵向大家介绍团队设计的香火龙IP形象以及未来发展的建议,并收集邓村村委代表、传承人以及县实验小学教师代表等对香火龙IP形象的修改意见。
  
  “蜜火乡行”突击队在邓村村民委员会参加座谈会(摄:黄纪语)
  会后,突击队跟随连平县实验小学校长邱新会来到学校了解“非遗进校园”活动举办情况。学校作为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对邓村村香火龙文化的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21年9月连平县实验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以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少年舞龙队,他们不仅掌握了基础的舞龙技艺,在兴趣及对香火龙文化了解程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刘文青感慨地说:“这些孩子很积极学习舞香火龙,甚至主动向我请教相关动作,他们的认真和努力让我看到了传承给下一代的希望。”由于考虑安全性的问题,学校老师将原本需要点燃的香火用安全的LED灯替代,但舞动时仍然能保留香火龙的韵味。
   
  叶茵向香火龙非遗传承人刘文青了解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情况(摄:黄纪语)
  
  
  “蜜火乡行”突击队与连平县实验小学领导、邓村村干部及非遗传承人合影(摄:黄纪语)
  从县文化馆关于香火龙的文献记载到香火龙作为代表性非遗文化走进校园,元善镇的香火龙文化正在一代代传承人的努力下,穿越时空香火不息。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调研,更是一场青春与传统的对话。突击队表示,要以数字化赋能让非遗“活化”,在香火龙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永远有不息的薪火。
作者:朱雅文、叶茵、郑淼津 来源: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春风“化”雨润童心,化学科普筑梦行
  • 齐风古韵映初心,青春聚力启新程
  • 齐风古韵映初心,青春聚力启新程
  • “齐韵——拾光”暑期社会实践团,以“探秘齐文化,创享传承之旅”为主题,聚焦齐文化与现代创意产业融合。在相关时代与地方发展背景下
  • 07-18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绘韵同行突击队“三下乡”:一笔一画接匠心,一墙一景绘民心
  •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探寻耀瓷古韵,传承千年匠心
  • 药都雅韵漫寻史脉,数字星河焕启振兴 ——淮师学子赴亳州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 辽工大学子胡屯行:科技赋能暖桑榆,乡情暖阳照心田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