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辽工大学子胡屯行:科技赋能暖桑榆,乡情暖阳照心田

发布时间:2025-07-1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机械学院“乡情暖阳服务队”探索老弱群体关怀新模式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扎实推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辽宁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乡情暖阳服务队”一行11人,于7月11日深入锦州北镇市胡屯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下老弱群体关怀模式创新研究”为主题,聚焦乡村老弱群体实际需求,开展了一场融合精准帮扶、科技支农、健康守护与生态共建的温情实践。

精准帮扶:入户问需送暖意

  服务队首先将关注点投向村里的低保户和独居老人。队员们分组行动,携带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逐一走访每户家庭。他们不仅为农户们送去了温暖,还深入展开了“一户一档”的细致调研。“大爷,您的降压药快用完了吧?平时走路腿还疼吗?”过程专业的庞涛同学一边认真记录独居老人李大爷的健康状况和用药需求,一边耐心地询问。在了解到几位老人面临慢性病用药不便、对政策理解不深等问题后,团队迅速整理相关信息,并与村卫生所进行沟通,尝试建立药品需求登记和代购渠道。队员刘修源、高育博等人则扮演起“倾听者”的角色,陪伴老人们聊天,缓解他们的孤独感。李大爷感慨地说:“这些大学生娃儿,问得详细,记得清楚,是真把咱的难处放在心上了。”




健康守护:科普义诊筑防线

  村头的小广场成了临时的“健康驿站”。队员们利用携带的便携式血压计、血糖仪,为陆续赶来的村民提供基础健康检测服务。魏郡泊同学用当地方言,耐心地向一位血压偏高的奶奶解释饮食注意事项:“奶奶,咱家腌菜好吃,但盐分高,要少吃点,多吃新鲜菜。”一旁,任佩文、孙硕等同学则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和通俗易懂的讲解,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和急救常识,发放团队自制的健康小贴士。他们还为有需要的村民建立了简易的健康信息卡,方便后续跟踪。活动结束时,几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未能到场,队员陈茁、李志诚、魏郡泊主动上门,将健康服务送到门前。




科技支农:小屏幕连大市场

  胡屯村盛产葡萄,但销售渠道单一。服务队发挥专业所长,将“直播间”搬到了葡萄架下。许博、庞涛等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协助有意愿的种植户张大姐开通了简易的线上店铺,并精心策划了一场“胡屯葡萄甜蜜推介”直播。队员们分工协作:黄韵涵负责产品展示和试吃讲解,庞涛负责后台操作和互动答疑,向张大姐分析市场偏好,提出“尝试小规模种植不同成熟期品种,错峰上市”的初步建议。虽然首次直播订单量不算巨大,但实实在在地帮助张大姐迈出了线上销售的第一步,也让村民们看到了“小屏幕”对接“大市场”的可能性。张大姐高兴地说:“没想到我这葡萄也能上网卖!大学生们教的法子真有用!”




生态共建:点滴行动美家园

  改善人居环境也是关怀的重要一环。服务队拿起扫帚、铁锹,在村两委带领下,重点清理了村内垃圾桶周围的垃圾和河道旁的零星垃圾。队员们一边劳动,一边向围观的村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和环保的重要性。队员任佩文、陈茁等精心设计了简单明了的垃圾分类示意图,贴在村里的宣传栏上。点滴行动,旨在唤起村民共建清洁家园的意识。




情暖乡村,步履不停

  实践尾声,服务队与胡屯村委会进行了深入座谈,总结实践成果,并探讨建立长效关怀机制的可能性。团队提交了详实的调研报告,重点提出了整合“高校技术支持(数据分析、简易设计)+村合作社运营+电商平台辅助”的可持续发展初步构想,为后续帮扶提供参考。队长庞涛表示:“短短几天,我们深切感受到乡村老弱群体的需求是多维度的。作为辽工学子,我们不仅要懂‘钢铁’的硬度,更要懂‘人心’的温度。这次实践是起点,我们将持续思考如何用专业知识,为乡村关怀注入更长效的科技力量。”

  离别之际,队员们将整理好的健康资料、电商操作指南和环保建议手册郑重交给村委会。车轮缓缓驶离胡屯村,带走的是泥土的气息,留下的是青春的足迹与温暖的希望。乡情暖阳,将继续照耀在志愿者们服务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通讯员:黄韵涵)

 
作者:庞涛 来源:乡村暖阳服务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辽工大学子胡屯行:科技赋能暖桑榆,乡情暖阳照心田
  • 桂林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探寻画扇非遗之美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 巢湖学院赴巢湖乡镇“献血赋能·健康调研”宣传团——半汤诊所发放宣传单和问卷,普及献血相关卫
  • 巢湖学院赴巢湖乡镇花园社区“献血赋能·健康调研——卫生实践搭台、献血知识传情
  • 巢湖学院赴巢湖乡镇 “献血赋能·健康调研” 宣传团——赴卧牛山街道北大街社区活动纪实
  • 巢湖学院赴巢湖乡镇“献血赋能·健康调研”宣传团——参观献血站
  • 长安大学:探寻精神红迹 力行时代薪传
  • 巢湖学院赴巢湖乡镇“献血赋能·健康调研”宣传团——出征前会议顺利召开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