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桂林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探寻画扇非遗之美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1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桂林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精心组建“阳朔画扇续文脉,青春筑梦绘振兴”实践队,奔赴桂林阳朔福利镇,围绕福利镇非遗画扇传承这一主题,开展了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回顾这段意义非凡的旅程,见证实践团队在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青春风采与担当作为。
  福利镇画扇是广西阳朔县福利镇传统手工艺术品,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文人题扇文化,1986年由赵桥发实现规模化制作。该工艺品以本地毛竹为扇骨主体材料,搭配宣纸、牛皮纸等制成,需经72-96道手工工序历时2-3天完成。画扇题材涵盖桂林山水、神话人物、花鸟诗词等,最大规格达200厘米,兼具艺术观赏性与实用性。福利镇2006年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扇画)之乡”称号,鼎盛时期年产超150万把,产品远销30余国,其制作技艺于2023年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非遗画扇调研:跨文化传播中的匠心传递
  实践队员们兵分两路展开活动。第一分队走访老街商铺,与商户深入交流画扇的制作周期、市场定位及销售困境,认真记录“物流成本上升”“年轻设计师缺乏”等现实问题。面对外国游客,队员们主动展示福利镇画扇,用外语讲解扇面典故与东方美学,让传统艺术跨越文化壁垒。另一分队走进村民家中,在茶香与乡音中聆听非遗故事。老奶奶摩挲旧扇追忆往昔,返乡青年讲述学习画扇的初心。村民们认为,非遗传承需众人合力,而借助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能让深巷瑰宝“飞”入更广阔的视野,为千年技艺注入新活力。两路队员在调研中深刻体会到,非遗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传播与代际守护,唯有融合传统与现代,方能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2.传承历史的精华,领略文化的魅力
  实践队深入福利镇莫氏扇艺坊,在非遗传承人莫云忠指导下沉浸式体验画扇制作。队员们创新融合外语元素,将经典诗词译为多国语言,与山水花鸟图案精妙搭配,既帮助外国游客理解东方美学,也为中国观众呈现文化碰撞的新意。创作结束后,莫云忠逐一点评作品,在肯定双语创意设计的同时,针对性提出构图与技法优化建议。访谈中,莫师傅以三十余年坚守诠释匠心:从手工制扇的72道工序坚持,到赴高校进修提升技艺;从面对机械量产冲击的孤独传承,到通过研学活动、国际展览(如东盟博览会)吸引全球目光。他以坊为灯,让阳朔画扇的笔墨山水照亮更远的文化征途。
  3.非遗课堂,青春践行
  福利镇道山村的书院悄然变身为热闹的“非遗双语课堂”。实践队的队员们正耐心细致地教授着“Chinesefanpainting”,温柔的讲解声在静谧的夜色中轻轻流淌。皎洁的月光透过古色古香的雕花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照亮了满室轻轻晃动的团扇,也映亮了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纯真笑脸。
  4.互联网赋能:非遗画扇的数字化传播实践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是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的东西,为了更好地宣传非遗画扇,实践团选择以互联网的方式对福利镇的非遗画扇进行宣传。全体成员整理融合所收集到的当地非遗画扇素材,结合外语,进行非遗画扇的宣传视频制作,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一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对乡村发展的关键意义——它们不仅是乡村的灵魂与根基,更是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动力。
  青年一代身处国家发展的盛世年华,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理应在实践中践行自我价值,主动挥洒青春力量,在深耕文化传承、守护民族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助力文化振兴等诸多方面,争做新时代的先锋力量与中坚骨干。
  我们满心期待与阳朔县福利镇的再次相逢,再会!
作者:“阳朔画扇续文脉,青春筑梦绘振兴”实践队 来源:桂林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桂林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探寻画扇非遗之美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 巢湖学院赴巢湖乡镇“献血赋能·健康调研”宣传团——半汤诊所发放宣传单和问卷,普及献血相关卫
  • 巢湖学院赴巢湖乡镇花园社区“献血赋能·健康调研——卫生实践搭台、献血知识传情
  • 巢湖学院赴巢湖乡镇 “献血赋能·健康调研” 宣传团——赴卧牛山街道北大街社区活动纪实
  • 巢湖学院赴巢湖乡镇“献血赋能·健康调研”宣传团——参观献血站
  • 长安大学:探寻精神红迹 力行时代薪传
  • 巢湖学院赴巢湖乡镇“献血赋能·健康调研”宣传团——出征前会议顺利召开
  • 薪火探忆--走进烈士陵园续写红色大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