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沃土到生态新章:合作社的中国故事与鲜蕊芽实践
2025年7月16日,广州新华学院艺新艺邑突击队前往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万仔蚕桑专业合作社开展“调研+采访”模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当城市的霓虹点亮夜空时,田野间的合作社正悄然书写着另一番时代叙事。从百年前的互助萌芽到如今的生态新貌,中国合作社的发展史,恰是一部三农振兴的鲜活注脚。而在“三下乡”的春风里,合作社与大学生三下乡碰撞出新的火花,正让这片广袤的土地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
溯源:合作社的发展脉络
合作社的基因里,始终跳动着“互助”的脉搏。自19世纪从欧洲传入中国后,合作社就因时代需求不断演变:民国时期,信用合作社缓解农民资金困境;革命年代,合作社助力物资供应,成为红色经济重要一环;建国后,从互助组到人民公社,合作社在集体化道路上探索,虽历经波折,却始终锚定“互助合作”内核。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浪潮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崛起,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1981年广东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老照片里,货架上的农资、忙碌的社员,正是合作社扎根三农的生动注脚。如今,这份“互助”的初心,在英德市万仔蚕桑专业合作社里有了新的诠释。
图为1981年广东农村的供销合作社 新浪财经摄 赋能:三下乡激活合作社新动能
在“三下乡”(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浪潮中,广州新华学院艺新艺邑突击队带着青春朝气与专业力量奔赴田野,为合作社发展按下“加速键”,冷链技术更是成为桑芽菜走出乡野的关键密码。以英德市万仔蚕桑专业合作社为例,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带动1000多人就业参与桑芽菜种植,八条生产线协同作业,让桑芽菜在0-4℃的“保鲜舱”里暂存,再通过冷链工具配送直达买家手中。科技与青春力量的结合,让生态食材的“鲜”气不打折扣。这一模式,让“三下乡”的科技、人才红利,通过合作社传递到每一位农户手中,成为乡村共富的鲜活实践。
图为鲜蕊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宣传墙 李伊楠摄
图为桑芽菜的冷链包装 李伊楠摄 深耕:鲜蕊芽的生态合作社实践
鲜蕊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命力,藏在“互助共富”的机制里。在这里,农民通过“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劳务收入”和合作社绑定成利益共同体:合作社统一承包土地,进行科学规划种植,把桑芽菜等作物分给农户精管,待到收获时节再统一收购,让“单打独斗”的农户真切尝到“抱团”的甜头。通过规模化组织、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合作社有效整合土地资源与劳动力,既发挥小农户精耕细作优势,又破解“单打独斗”的市场困境,让生态种植的红利直达农户,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向转化,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坚实支点。
图为公司工作人员打包桑芽菜进行冷链发货 李伊楠摄 展望:合作社的未来图景
从历史演进到当下实践,合作社在“三农”发展中的角色愈发关键。鲜蕊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探索,正是中国特色合作社以互助为基、借“三下乡”之力、走生态化与品牌化之路的缩影。随着“三下乡”持续深化,更多科技、人才、文化资源将涌入乡村。未来,合作社有望在规模化经营、产业链延伸、生态价值转化等领域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根基,让田野耕耘结出共富硕果,续写中国合作社的时代新篇。
图为艺新艺邑突击队实地实践采访 李伊楠摄
作者:张紫欣 来源:广州新华学院艺新艺邑突击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