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黔炭π•智矿探索队”走进文家坝煤矿救护队,开展“学急救技能,筑安全防线”专题学习活动。作为“三下乡”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此次活动为提升煤矿应急救援能力注入了青春力量。
活动伊始,文家坝煤矿救护队负责人结合煤矿实际工作场景,开启了一场兼具针对性与实用性的急救知识讲堂。围绕外伤紧急处理、氧气自救器使用、心肺复苏等关键技能,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一个个生动案例搭配专业解析,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这些急救技能在煤矿复杂环境下应对突发状况的重要意义。

其中,氧气自救器的讲解环节尤为精彩矿区应急救援中队的中队长手持自救器,俯身、拆封、佩戴、扣紧……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仅用15秒就完成了整套自救器佩戴操作。当计时器定格的瞬间,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这一近乎“教科书级”的展示,让在场的实践队队员和矿区职工惊叹不已,也直观展现了专业救援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沉着与高效。“自救器是矿井作业人员的‘生命屏障’,关键时刻早一秒佩戴到位,就多一分生存希望。”中队长在展示后特意强调,矿井环境复杂,突发险情时每一秒都关乎安危,熟练掌握自救技能是一线人员的“必修课”。

实践环节实践队们拿起自救器,按照“拆、拔、咬、戴、紧”的步骤反复练习。“刚开始总在扣紧呼吸阀时出错,多亏救护队队长手把手纠正动作细节。”队员小李一边擦拭额头的汗珠,一边感慨道,看似简单的操作里藏着大学问,只有练到形成肌肉记忆,才能在险情中派上用场。现场,矿区老职工也主动加入学习队列,与学子们交流实操心得,原本严肃的培训场变成了互动热烈的“安全课堂”。

矿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对此表示,高校实践队的到来为矿区安全培训注入了新活力。“青年学子的参与不仅让安全知识传播更接地气,也倒逼我们进一步提升应急技能水平。”他透露,后续将结合此次活动经验,把自救器佩戴等技能纳入常态化培训,定期开展“以赛促练”活动,让安全防线越筑越牢。
此次活动是毕节工职院“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理论+实操”的模式,让应急救援知识真正落地生根。实践队带队老师介绍,矿井作业安全关乎千家万户,团队特意联合矿区筛选了自救器使用、初期火灾扑救、紧急疏散等核心内容,既有专业技能展示,也有全员参与的实操环节,就是希望让安全意识融入每个人的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