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西外学子三下乡|“小食堂”托起“大民生”

发布时间:2025-07-17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承多年的优良美德,在新时代的今天,这一美德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以及使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民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关注老年人的生活以及精神世界,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传承尊老优良美德的号召,7月14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五育并举”呵护儿童成长,“老幼接力”守护非遗文脉——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麟州街道张王庄村幸福互助院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图为幸福互助院食堂内留样柜 陈静涵摄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新时期社会工作的重点,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安,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是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的方向。为深入了解张王庄村幸福互助院这一创新性的养老服务模式,实践团成员深入神木市麟州街道张王庄村幸福互助院开展实地调研。首先,实践团成员在张王庄村村支部委员会对党支部书记王书记进行了访谈,了解幸福互助院的基本情况以及子女的态度等。据王书记介绍,张王庄村幸福互助院主要服务65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或者生活困难老人,以前刚开始的时候很多老人不愿意来,现在来了不想走。在幸福院,老人们每天的饭菜品种都不同,而且品质很高,非常符合老年人的口味,老人们在这里吃的安心、吃的舒心。如果是老人自己在家,可能大多数时候他们就会吃一些剩饭剩菜,时间长了对身体也不好,但在幸福院每天的饭菜不仅新鲜,而且营养均衡。当被问到子女们对幸福互助院的态度,王书记介绍道,子女们对这一养老模式非常支持,因为这不仅解决了村子里子女繁忙无法照顾老人的实际困难,而且减少了子女的担忧,打消了子女对老人在家吃不好、为了节省不愿意做饭等的忧虑。同时,幸福互助院也实现了老人不愿意离村、在家养老的愿望,实现了邻里互帮互助,共享幸福晚年。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幸福互助院 陈静涵摄

  访谈结束后,实践团成员深入张王庄村幸福互助院开展实地调研。幸福互助院内旋转玻璃桌干净明亮、桌椅摆放整齐有序、食品留样柜透明开放、菜谱每日更新,真正做到了让子女与老人们能够吃的放心、吃的安心、吃的舒心。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与老人们进行了短暂交流,了解他们对于这个幸福小院的想法和感受。78岁的张翠花老人告诉实践团成员:“以前子女在外打工,我们老两口吃饭将就、生病硬扛,现在每天都能吃上热乎饭,还有人陪着拉话。”这句话道出了互助院建设的核心价值——通过重构养老场景,让农村老人既“养老”更“享老”。通过参观,实践团成员们发现,这座普通西北村庄里的小院,正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让每位老人都能有尊严地老去,不仅是家庭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文明标尺。当幸福互助院的炊烟袅袅升起,大家看到的不仅是一日三餐的温暖,更是一个时代对“老有所安”的深情承诺。

图为实践团成员翻看留样记录 陈静涵摄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人是每位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此次实践,实践团成员们深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担当使命,以身作则,尊敬老人、关爱老人,把温暖送给老人。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实践团成员将继续为新时代养老服务创新发展提供青年视角,努力做到真正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安。

作者:石嘉芮 邵珥晴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播撒科技种子 萌发求知新芽|长安大学师生赴新疆拜城县开展汽车知识科普活动
  • 星火燃信仰,足迹印初心
  • 星火燃信仰,足迹印初心
  • 兰州工业学院党委学工部赴甘肃省张掖市寻踪西路军红色印记实践团于2025年7月12日至7月15日在高爱民老师,施乐老师带领下走进中国工农红
  • 07-17
  • 走进仙山牧场,追寻总书记足迹,感悟革命精神
  • 辽宁工业大学交叉科学学院星火筑梦团暑期“三下乡”:以交叉之光照亮乡村童梦
  • 西外学子三下乡|“小食堂”托起“大民生”
  • 长安大学:探访公路建设,体悟“两路精神”
  • 塔大学子:聚焦农产销路,情暖昆岗乡间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