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如星,缀连华夏文明的苍穹。古籍作为中华文明的“活化石”,其保护与利用始终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
2025年7月9日至11日,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赓续文脉:长安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调研队聚焦西安地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系统探寻科技赋能古籍保护、活化的实践路径。
芸编守真:西北大学图书馆古籍探访
7月9日,调研队首站探访西北大学图书馆,在古籍工作人员石老师的引导下,团队成员依次参观古籍阅览室与珍藏室,深入调查机构馆藏古籍的整体情况,明晰敦煌文书等珍贵善本的历史渊源与学术价值,深刻感受古籍文化魅力。最后,团队成员走进文献修复保护中心,参观学习古籍修复的清洗、去污、脱酸、修补等流程。
(老师为团队成员介绍馆藏特色古籍)
绛帐传薪: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探访
7月10日,调研队来到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入访谈,团队成员了解到,馆内古籍分类巧妙结合传统的经史子集分类法与现代刘国钧分类法,在古籍修复工作方面,积极联合多方机构协同开展修复项目。馆内较为注重特色馆藏数字化工作,建有西北地方志数据库,此外还通过古籍阅览室实地教学、科研支持、推出文创产品等多元路径推动古籍资源进一步活化。
(团队成员与老师开展交流访谈)
秦风萃珍:陕西省图书馆古籍探访
7月11日,调研队到访陕西省图书馆,在古籍修复师薛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实地参观馆内特色古籍,近距离观察待修复古籍的原始状态。随后,团队成员对薛老师进行深度访谈,询问陕西省图书馆馆藏古籍来源、古籍库房环境搭建、古籍修复团队的专业构成等详细情况。
(老师向团队成员讲解特色古籍)
石渠问径:西安博物院与碑林博物馆古籍调研
7月11日下午,调研队分别前往西安博物院与西安碑林博物馆,以“公众对古籍的认知与需求”为核心,通过随机采访游客、发放问卷的方式开展调研。调研结果清晰表明,公众对古籍及其承载的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但认知深度普遍不足,存在提升空间。
(团队在西安博物院前合影)
(团队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前合影)
守正弘脉:西安地区古籍实践总结
案头的古籍承载着千年文明,手中的科技助力着文脉传承。本次调研深入西安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及博物馆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系统考察了古籍保护、修复、数字化与活化利用的多元实践。
此次实践不仅为团队积累了关于西安地区古籍工作的一手资料与鲜活案例,更在每位成员心中深植了守护文明根脉的信念。今后,调研队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系统梳理西安地区古籍工作经验,将其总结为可供参考的“长安做法”,为推动古籍工作融入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实践参考,让跨越千年的文化脉络在传承与变革中绽放新的生机与光彩。
作者:王欣悦、赵钰博
队伍名称:赓续文脉:长安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调研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