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上午,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寻红色足迹,忆峥嵘岁月”实践队12名学生,在刘杨老师带领下走进凤阳县小岗村旧址——这片被称为“当年农家”的改革发源地。
踏入“当年农家”,稻草泥土垒起的墙壁、茅草覆盖的屋顶,重现着上世纪70年代的农居模样。散落的茅草房、飘香的酒坊、潺潺流水间,凤阳花鼓与民歌的旋律隐约可闻。而其中一间毫不起眼的土坯房,正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原点”——墙上“大包干签字室”的木牌下,1978年冬夜的场景仿佛重现:18位农民冒着风险按下红手印,在契约上写下“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队员们抚摸着复原的契约复印件,听着讲解员讲述“托孤”般的决心——这群农民不会想到,他们粗糙手掌下的红印,竟如惊雷般劈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闸门。
“穷则思变,小岗村的故事就是‘敢为人先’的最好诠释。”站在改革历程展板前,刘杨老师指着全国农村改革地图说,小岗村的星星之火,最终燃遍神州大地。展厅里,“大包干精神”与“沈浩精神”的展板并列而立,从分田到户的勇气到带领村民致富的坚守,四十年的改革脉络在此清晰可见。
如今枝繁叶茂,一如改革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敢闯敢试的基因,早已



融入小岗村的泥土,也刻进了每位实践队员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