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塔里木大学“青”情“协”手·点亮微光实践团队赴同心社区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4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塔里木大学“青”情“协”手·点亮微光实践团队赴同心社区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

  2025年7月10日,塔里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情“协”手·点亮微光实践团队的队员们满怀热忱奔赴同心社区,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实践活动。出发前,团队负责人秦泽敏、舒仪组织召开动员会,明确当日活动以手工创意课堂与作业辅导为核心,要求队员们以专业态度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用真情陪伴为孩子们送去温暖。



周梓杨供图

  上午十时许,社区活动中心里暖意融融,手工创意课堂正式拉开帷幕。实践队员们将精心准备的超轻粘土分发给孩子们,按照年龄特点合理编组,7个小组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队员们先是示范了揉、捏、塑形等基础技法,随后便鼓励孩子们解放想象力,用指尖的创意勾勒心中的世界。 有的小组合力创作“民族团结小院”,用五彩粘土捏出载歌载舞的各族小朋友;有的小组专注还原“乡村新貌”,土黄色的屋顶、蓝色的光伏板,细节中透着对家乡发展的观察;还有的孩子别出心裁,将粘土捏成书本、钢笔的模样,轻声说“这是想送给远方爸妈的礼物”。队员们巡回指导时,更多是做孩子们创意的“守护者”,当有孩子为“怎样做出花朵的纹路”犯难时,便蹲下身来一同探索,让每个奇思妙想都能落地生根。


舒仪供图

  手工创作告一段落后,一场温馨的作品分享会如期而至。孩子们捧着自己的作品轮流展示,稚嫩的声音里满是自豪:“这是我们做的沙漠胡杨,像塔里木河旁的大树一样坚强”“我们捏的是学校,希望每天都能和小伙伴一起学习”。实践队员为每个孩子颁发了“小小创意家”荣誉卡,卡片上写下的“每一份想象都值得被珍藏”,让孩子们的笑容格外灿烂。
  午后的社区活动中心静谧有序,作业辅导环节接续展开。孩子们摊开作业本,队员们分组俯身为他们答疑解惑。面对低年级学生的拼音难点,队员们用卡片演示声母韵母的组合;讲解高年级数学题时,则通过生活实例拆解公式原理。有个孩子在弄懂分数应用题后,悄悄在笔记本上画了颗五角星递给队员,这样的瞬间让辅导现场更添温情。
  教室里,笔尖摩挲纸张的声响与轻声细语的讲解交织,形成动人的学习旋律。队员们发现,当孩子们感受到耐心陪伴时,眼神里的拘谨会渐渐化作求知的光亮,这种双向的温暖传递,正是志愿服务最珍贵的意义。



张博凡供图

  “孩子们用粘土捏出的不仅是作品,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业本上的每道题,都藏着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实践队员舒仪深有感触地说。这场实践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既要做知识的摆渡人,更要做心灵的陪伴者,用真诚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尊重守护他们的成长。
  作为“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此次行动既是青年学子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也是校地协同关爱儿童的有益探索。团队已着手建立“成长心愿簿”,通过记录孩子们的兴趣点与需求,让后续服务更精准、更贴心。
  微光汇聚,可映星河。此次同心社区之行,是塔里木大学青年学子践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未来,“青”情“协”手·点亮微光实践团队将持续深耕留守儿童关爱领域,以常态化志愿服务为笔,以青春担当为墨,在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画卷上,续写更多温暖篇章。


(通讯员:秦泽敏) 
 
作者:秦泽敏 来源:塔里木大学 “青” 情 “协” 手 · 点亮微光实践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塔里木大学“青”情“协”手·点亮微光实践团队赴同心社区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
  • 【暑期“三下乡”】化工学院:化工学子“三下乡”解锁滁州文化密码
  • 共绘实践蓝图 同谱成长篇章 ——“胡杨魂铸青春盾・七彩光暖童心巢” 实践团与第一师十三团
  •  “胡杨魂铸青春盾·七彩光暖童心巢”实践团赴第一师十三团第二中学共话实践安排
  • 薪火相传,歌漾校园
  • 薪火相传,歌漾校园
  • 近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赴铜陵市牛歌调研团队肩负文化传承使命,怀揣弘扬乡音的赤忱,走进底蕴深厚的芜湖荟萃中学
  • 07-14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