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赴铜陵市牛歌调研团队肩负文化传承使命,怀揣弘扬乡音的赤忱,走进底蕴深厚的芜湖荟萃中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牛歌,薪火相传”主题活动。此行,他们不仅是调研者,更是传播者与启蒙导师,将古老的铜陵牛歌艺术火种,亲手播撒进青少年的心田。
(图为团队成员向同学们进行本次主题宣传的介绍)
文中学古朴的校园里,书声与蝉鸣交织。当音乐学院学子们携带着精心准备的牛歌曲谱和多媒体课件步入教室时,一股融合了学术气息与乡土情怀的暖流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活动以“非遗牛歌,薪火相传”为主线展开,大学生们化身文化使者,为荟萃中学的同学们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牛歌传承之旅。
(图为团队成员向同学们分享团队的调研成果)
团队成员王涵同学首先登上讲台,她借助图文并茂的课件和珍贵的老艺人影像资料,深入浅出地讲解铜陵牛歌的起源——它如何从田间地头的劳作号子,历经岁月淬炼,升华为凝聚着皖南农耕智慧与乡土深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她讲述这些物件与牛歌曲调的共生关系。“同学们,牛歌的每一个音符,都浸透着汗水,烙印着我们对土地的眷恋。”她动情的话语,让荟萃中学的学子们仿佛触摸到了铜陵大地的文化脉搏。
(图为团队成员向同学们介绍牛歌并进行教唱)
激动人心的环节到来——牛歌调研团队的现场示范教学。团队成员以高亢清越的原生态嗓音,率先领唱起经典牛歌《放牛山歌》。那未经雕饰的歌声瞬间穿透礼堂,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山野的气息,震撼了在场每一位师生。紧接着,代表们又运用专业声乐知识,逐句分解教学,她耐心指导荟萃中学的学生们尝试基础的“哟嗬”、“嗬嘿”等衬词唱腔。
(图为团队成员对同学进行本节课的问答环节)
起初略显羞涩的中学生们,在大学生哥哥姐姐们手把手的鼓励下,渐渐放开歌喉。起初零散的哼唱,逐渐汇聚成虽稚嫩却充满力量的集体和声。阳光透过窗棂,照亮了学生们专注学习的面庞和音乐学院学子欣慰的笑容,古老的艺术在青春的共鸣中焕发新生。
(图为团队成员与学生进行合影留念)
活动尾声,光影定格下双方师生灿烂的笑容与共同歌唱的难忘瞬间。此次安师大音乐学院团队走进芜湖荟萃中学,不仅是一次成功的非遗教学实践,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文化启蒙。大学生们将严谨的学术研究转化为生动的文化课堂,以专业热忱点燃了少年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队员们深刻体悟到:非遗传承的生命力,在于其“动态”的延续,在于让年轻一代亲身感知、理解并乐于传唱。而对萃文学子而言,这堂特别的课,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真切领略了家乡牛歌的独特魅力,一粒粒名为“传承”的种子,已在心间悄然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