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暑期“三下乡”】化工学院:化工学子“三下乡”解锁滁州文化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14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通讯员:温浩彦)为了挖掘在地文化基因,建立高校与地方文化的连接坐标,2025年6月22日至29日,滁州学院化工学院“赴滁州市微文化实践小队”前往滁州非遗文化馆、博物馆等地开展微文化探索活动。
  
  团队成员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好奇深入探索探访滁州非遗文化馆。在文化馆内,形态各异的赏石艺术作品首先吸引了众人目光。这些历经岁月打磨的奇石,或灵秀通透,或古朴厚重,石面上的天然纹理仿佛诉说着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现出“天人合一”的审美意境。移步至清流针灸展区,泛黄的医案手稿、传承有序的银针器具,无不彰显着这项技艺的历史积淀——作为当地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清流针灸凝聚着数代医者的临床智慧,其精准的穴位诊疗与辨证施治理念,至今仍在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而在琅琊山初九庙会的复原场景前,栩栩如生的民俗模型、承载记忆的老物件,将庙会的热闹盛况娓娓道来:舞龙舞狮的欢腾、特色小吃的香气、祈福许愿的虔诚……这些细节共同勾勒出属于滁州人的集体记忆,让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民俗文化背后的烟火温情。每一项非遗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折射出滁州独特的地域风骨与人文底蕴。漫步其间,不仅看到了技艺的传承,更感受到了文化的脉动。
  
  团队成员在滁州博物馆深入探索临展厅、自然厅与历史厅。踏入馆内,最先震撼众人的是正中央的巨型石壁。石壁以浮雕形式再现了滁州山水全貌,琅琊山的层峦叠嶂、清流河的蜿蜒曲折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石壁顶端“环滁皆山也”的石刻题字,瞬间让人想起课本里欧阳修的名篇。临展厅中数十幅滁州剪纸作品在灯光下舒展,有琅琊山醉翁亭的飞檐翘角,有清流河上的渔舟唱晚,还有庙会里孩童嬉戏的热闹场景。艺人用镂空技法还原了明清滁州城的街巷格局。剪刀在纸上游走的力度,把每幅场景刻画的活灵活现。自然厅中,实践小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领悟滁州山水生态的独特魅力,历史厅中从春秋钟离国的青铜剑,到宋代欧阳修的书法拓片;从明代滁州城墙的城砖,到清代科举士子的答卷,文物们串联起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而在抗战历史展区,泛黄的战地日记、锈迹斑斑的步枪、民众支援前线的老照片,将那段烽火岁月拉到眼前。
  
  团队成员在滁州图书馆内专注翻阅泛黄的《滁县志》,据了解,这部《滁县志》虽历经岁月洗礼,纸张已显斑驳,字迹却仍清晰可辨。团队成员逐页研读,从城池建制的兴废变迁,到历代官吏的治政实录;从山川地貌的地理记载,到“四时之景不同”的风物描摹;从岁时祭祀、婚丧嫁娶等民俗细节,到文人墨客驻足滁州留下的诗词题咏……古籍中详实的记述,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将滁州的过往缓缓铺展。从古籍文字中探寻滁州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
  
  此次活动搭建了高校与地域文化的微型桥梁,为地方文化保护与高校在地化教育提供参考样本。在探索微文化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体验滁州本土文化,通过短视频、图文等多元形式,实现地域文化的可视化传播,彰显了青年群体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推动文化实践创新,助力城市文化微更新。
  
作者:温浩彦 来源:温浩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暑期“三下乡”】化工学院:化工学子“三下乡”解锁滁州文化密码
  • 共绘实践蓝图 同谱成长篇章 ——“胡杨魂铸青春盾・七彩光暖童心巢” 实践团与第一师十三团
  •  “胡杨魂铸青春盾·七彩光暖童心巢”实践团赴第一师十三团第二中学共话实践安排
  • 薪火相传,歌漾校园
  • 薪火相传,歌漾校园
  • 近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赴铜陵市牛歌调研团队肩负文化传承使命,怀揣弘扬乡音的赤忱,走进底蕴深厚的芜湖荟萃中学
  • 07-14
  • 青春护航童心,运动绽放胡杨魂
  • 7 月 5 日,阿拉尔第一师十三团第二中学的操场上洋溢着蓬勃朝气,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胡杨魂铸青春盾,七彩光暖童心巢” 社会实践团
  • 07-14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