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7月12日,一场以“笔说乡情”为主题的“蓝色书写日”活动在响水中学温情开展,支教老师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带领学生们在观察、创作与互动中,重温家乡记忆,抒发对故土的热爱。
活动伊始,我以“发现家乡的小宝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聚焦日常生活中易被忽略的家乡细节。鼓励孩子们调动感官,触摸爷爷粗布衣裳的纹理,凝望草叶上晶莹的露珠,细听夏夜蛐蛐的鸣唱,并尝试用“我【看/摸/听】到了……,它像……”的句式记录感悟。课堂上,孩子们纷纷分享自己的“短日记”:“我看到了天上洁白的云朵,它像一匹行走的马”“我抓到了一只小螃蟹,它像个调皮的小男孩,不停地吹着小泡泡”,质朴的文字中满是对家乡事物的细腻感知。

在“送给家乡的三句情话”环节,我化身“写作向导”,教孩子们用诗意语言编织对家乡的告白。我给出创作框架:第一行写家乡的具体事物,第二行描述其动态,第三行展现趣味结果。在她的启发下,学生们灵感迸发,模仿着“晒谷场的麻雀,偷吃一粒金豆子,被风追着骂羞羞”的生动句式,将小河、老黄牛、田字格等元素融入创作,让每一句“情话”都成为家乡的鲜活注脚。

最令人动容的当属“蓝线传情——家乡故事接力画”环节。我将学生分为3-4人小组,每组手持一张大画纸,用蓝线串联起共同的家乡记忆。第一个学生以“村口老槐树树干”“门前石板路”等为起点勾勒蓝线,随后组员轮流添画细节:有人补上槐花与树下石凳,轻声说着“去年奶奶在槐树下给我编花环”;有人添上路边的蒲公英,回忆起“和小伙伴追着绒毛跑的夏天”。蓝线不断延伸,画面渐渐丰满,成为一幅承载着集体回忆的“家乡长卷”。

“家乡的美好,藏在每一个细微的瞬间里。”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学会用眼睛发现、用心灵感受、用笔墨记录家乡,让这份乡情在书写与创作中代代相传。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不仅找到了表达情感的新方式,更重新认识了家乡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