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巧手织夏布,麻香润青春——“源”梦智旅团非遗夏布体验绘就乡村传承新篇

发布时间:2025-07-12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当夏布的经纬在指尖划过,粗粝的质感里藏着的是宁都小源村百年的时光。“源”梦智旅团的青年们与这项古老的非遗撞了个满怀——听老师傅讲夏布的前世今生,蹲在田埂看原料生长,甚至亲手推动吱呀作响的织布机,才读懂这匹布里藏着的智慧与坚守。

  一、老屋里的夏布故事:从“绩麻”到“成布”的千年传承
  “你们看这布上的纹路,像不像咱小源村的田埂?”72岁的曾老师傅坐在吱呀作响的织布机旁,手里摩挲着一匹刚织好的夏布。夏布的由来,藏在客家人的迁徙史里。老师傅说,早在明清时期,宁都作为客家聚居地,家家户户都种苎麻、织夏布。“那时候没有空调,夏布透气得很,穿在身上比绸缎还凉快。”战乱年代,客家人带着苎麻种子和织布手艺南迁,夏布便成了他们扎根异乡的“传家宝”。



 
  二、苎麻和田埂:小源村的原料印记
  为了看懂夏布的“前世”,团队成员跟着村民钻进了房屋后的苎麻地。七月的阳光正烈,齐腰高的苎麻叶片上沾着露珠,摸起来像砂纸般粗糙。苎麻的生长,藏着与土地的默契。曾老师傅告诉我们,苎麻是多年生植物,种一次能收五六年,而且耐旱耐贫瘠,特别适合小源村的山地土壤。夏布的透气,源于原料骨子里的“倔强——苎麻纤维韧性极强,哪怕织成布也能保持缝隙,让风自由穿过。



 
  三、织布机上的指尖修行:当00后遇见老手艺
  “来,试试?”在曾老师傅的鼓励下,我们围在了那台比她年纪还大的织布机前。木架上的经线像瀑布般垂落,踏板一踩,机身便发出“哐当”的声响,震得人手心冒汗。“现在年轻人都不爱学了,”老师傅望着我们笨拙的样子,眼神里有欣慰也有叹息,“这机子啊,就怕没人动,一动就活了。”那天下午,小屋里的织布声从未停过,00后的笑声和老机器的轰鸣混在一起,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小源村的夏布,是客家人用迁徙的脚步丈量出的生活智慧,是苎麻与山地土壤交织出的自然馈赠,更是织布机上指尖与时光碰撞出的非遗印记。当00后的手掌与百年织布机相触,那声“哐当”不仅是老手艺的回响,更藏着传统与未来的对话——它从田埂间生长,在指尖上传承,终将在时光里永远鲜活。
作者:“源”梦智旅团 来源:“源”梦智旅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巧手织夏布,麻香润青春——“源”梦智旅团非遗夏布体验绘就乡村传承新篇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