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精神,更加深入的走入志愿服务,2025年6月29日至7月5日,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微光“童”行暑期三下乡文明实践队于大余县开展了以“挺膺担当砺青春,‘童’行筑梦绘新篇”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爱心礼物暖童心,领导慰问指方向
江西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张高亮前往赣州市大余县杨梅小学慰问了江西农业大学“微光‘童’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师生,对支教开展工作进行了考察,张高亮对团队的支教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提出指导意见。课间休息时,张高亮亲切与孩子们交谈,并与队员们共同为孩子们递上江西农业大学特色文创产品,现场氛围十分温馨。

红色经典润童心,艺安教育伴成长
在实践站内,团队成员围绕防溺水等安全教育开展“安全小卫士”竞答环节,孩子们举着小手抢答“抽筋要冷静”、“游泳前要热身”,实用知识入脑入心;戏曲脸谱工作坊内,孩子们绘制关羽、包拯等经典脸谱,童趣作品在指尖绽放;孩子们还用深绿芭蕉叶作“心愿纸”,写上“长大当军人保卫祖国”等纯真话语。全程投入的孩子们在红色浸润、安全竞答、艺术创作中,收获信仰温度、自护智慧与理想力量,这场寓教于乐的实践正为乡村儿童成长注入鲜活动能。

倾听老兵话初心,青春接力传红韵
实践团队一行人慰问了老党员和退伍老兵,深入学习先辈的故事,他们围坐在一块儿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那些尘封的往事一点点在他们眼前清晰,“现在的中国红,都是烈士拿血染红的”队员们此时深深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内涵。历史不断线,精神代代传,实践队员金睿说:“我们要将红色精神落实到行动上,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青春助农田间行,笑纹载情收获香
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实践团队走进了乡村田间,开展助农采摘活动。在村民手把手指导下,队员们从生涩地辨认成熟瓜果,到逐渐掌握精准采摘的技巧,竹筐里的南瓜、西瓜越堆越高。看着装满收获的筐子,老人们眯起眼笑出了皱纹,这抹朴实的笑意,成了对队员们最实在的认可。活动中,队员们用手机记录下田埂上的劳动场景,一段段真实的短视频让更多人看到了乡村实践的模样,也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助农队伍。

踏访红址悟铮骨,青春践史燃新光
为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实践团队前往多地红色地标实地参观。在陈毅旧居,队员们盯着墙上斑驳的历史画,一下就体会到革命先辈"宁死不退缩"的劲头;梅岭三章纪念馆里,声光电还原的"油山被围"场景,让大家当场就感受到了那种"舍生取义"的决绝;南方三年游击战纪念馆里,泛黄的笔记、打补丁的军衣,加上复原的"野菜充饥"场景,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是无数人用热血与生命写就的担当。回到实践站后,团队成员实践队员通过多媒体讲述《周篮嫂的故事》等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光影交织中革命精神直抵童心。

在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江西农业大学“微光‘童’行”实践团队全体队员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主动作为,以更深入的姿态投身志愿服务:既在帮农助农的田间地头躬身力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担当;又在研读红色经典的过程中赓续精神血脉,让革命薪火在青春传递中焕发新光。全队以挺膺之姿扛起时代责任,用汗水与热忱诠释青年担当,正以青春之我,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实践的青春篇章。奋斗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