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三下乡 探寻莆田水脉守护路,共筑城乡饮水安全线

发布时间:2025-07-11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5年6月27日-28日,莆田学院“守圳清霖”实践团队一行11人在辅导员李鹏的带领下,深入莆田市东圳水库、木兰溪、萩芦水厂及莒溪水厂、华亭镇乡村等地,开展以“同护生命源,共饮安全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地探寻水资源保护与净化的奥秘,感受城乡饮水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成效。
  溯源东圳水库与木兰陂:跨越时空的治水传承
  固元培厚筑新基,移境变景映圳湖。27日上午,团队首站来到东圳水库管理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东圳水库的历史渊源。东圳水库自建成以来,历经岁月洗礼,始终肩负着保障城乡供水的重任,是莆田人民的“大水缸”。同时,队员们深刻领会了“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东圳水库精神,这一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水利工作者守护水库、造福百姓。
  
  图为团队成员在东圳精神展览馆参观东圳大坝的建设往事。林榕城摄
  随后,团队前往木兰陂公园。在古堰旁,木兰陂管理者向队员们娓娓道来木兰陂的由来。原来,在宋代以前,莆田南洋平原饱受溪水泛滥、海潮倒灌之苦,百姓苦不堪言。1064年,侯官县人李宏应诏携资7万缗前来筑陂,在僧人冯智日的协助下,历时8年,于1072年建成木兰陂。木兰陂巧妙利用地形和水流规律,实现“排洪、挡潮、灌溉”三位一体,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水患问题,造福了一方百姓。千年古堰木兰陂静静伫立,其精妙的设计,展现出古代水利工程的卓越智慧。从东圳水库到木兰陂,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莆田治水历史的传承与延续,见证了不同时代保障水安全的坚定决心。
  
  图为木兰陂管理者给队员们介绍木兰陂的由来。陈菱菱摄

  走进木兰溪治理展示馆:见证治水奇迹,汲取奋进力量
  27日下午,团队走进木兰溪治理展示馆。通过馆内丰富的图文资料、多媒体展示及实物陈列,队员们全面了解了木兰溪从“水患之河”到“安澜之溪”的蜕变历程。展馆生动呈现了木兰溪治理过程中“科学治水、生态治水、智慧治水”的先进理念,以及当地政府与民众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坚定决心。在这里,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生态治理对于保障水资源安全、改善人居环境的重大意义,也为木兰溪治理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震撼与自豪。
  
  图为团队成员通过3D电子屏了解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的过程。林榕城摄
  
  走进萩芦水厂:解码净水奥秘,对话行业先锋
  此外,27日下午,在业务经理郑总的带领下,团队深入了解涵江区萩芦水厂自来水生产的全流程。从原水引入、混凝沉淀、过滤净化到消毒处理,每个环节都通过智能化设备与严谨的工艺标准层层把控。队员们看到,原水在经过絮凝剂充分混合后,浑浊的水体逐渐形成絮状沉淀,随后进入砂滤池与活性炭吸附装置,将杂质与异味有效去除。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千家万户的用水安全。在交流环节,队员们就水质监测、新技术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并对郑总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郑总表示,水厂始终将饮用水安全放在首位,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水质检测,确保出厂水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此次在萩芦水厂的探访,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现代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背后,是无数工作人员的专业坚守与技术创新。从传统水利工程到现代净水科技,守护生命之源的使命始终未变,而科技赋能让这份守护更具力量。
  
  图为涵江区自来水处理厂工作人员讲解自来水处理的工艺流程。陈菱菱摄
  
  图为团队成员访谈涵江区自来水管理场的工作人员。陈菱菱摄

  探访莒溪水厂:守护源头活水,领略模块化创新
  28日上午,团队一行前往莒溪水厂,先探访了其水源处。这里群山环抱、草木葱郁,清澈的水源在山间潺潺流淌,优质的原水为饮用水安全筑牢了第一道防线。队员们实地察看了水源地的隔离防护、生态缓冲带等保护措施,了解到当地通过严格划定保护区、定期水质监测、加强日常巡查等方式,确保水源不受污染,让每一滴原水都保持天然纯净。
  接着走进莒溪水厂核心区域,生物滤池设备与无负压供水设备的高效运行,让队员们直观触摸到现代净水技术的脉搏。生物滤池里的微生物如同“自然清洁工”,默默降解着水中的污染物;无负压供水设备则兼具稳定性与节能性,刷新了队员们对传统供水模式的认知。这些先进设备不仅展现了科技在水处理中的精准应用,更让大家对“如何用科技守护饮水安全”有了具象认知。
  
  图为莒溪水厂的智能模块化水处理设备。陈菱菱摄

  深入乡村调研:见证“一户一表”的民生温度
  实践的最后,28日下午团队深入莆田乡村,循着水流的轨迹,调研饮用水如何从水厂“走进”千家万户。在华亭镇,当地推行的“一户一表”改造项目格外引人注目。据介绍,该项目通过为每户村民安装独立智能水表,取代了过去的“总表分摊”模式,实现了用水计量精准化、缴费便捷化、管理智能化。村民们表示,改造后不仅缴费清晰透明,避免了邻里纠纷,供水部门还能通过水表数据实时监测管网运行状态,及时排查漏损、维修故障,保障了用水的稳定性。队员们切实体会到,饮水安全的“最后一公里”,承载着民生福祉的温度,也彰显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扎实成效。
  
  图为华亭镇一户一表改造项目。陈菱菱摄
  此次实践中,“守圳清霖”团队循着莆田水脉,串联起古今治水智慧与现代科技力量,全方位勾勒出城乡饮水安全保障图景。从东圳水库的建设精神、木兰陂的千年智慧,到木兰溪治理的现代理念、萩芦水厂的智能工艺,队员们见证了治水传承与科技赋能的融合。探访着莒溪水厂水源地的生态防护,守护源头纯净;深入华亭镇“一户一表”改造现场,感受末端民生温度。这幅图景里,既有先辈精神传承,也有当代专业坚守,彰显着城乡饮水安全防线的坚实力量。
  (通讯员曾家豪吴佳瑶)
  
作者:曾家豪 来源:莆田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飞鸟民俗巷里的青春实践:烟育菏梦支教队协助传播乡村文化
  • 黄山学院语润“源”梦先锋推普暑期实践团:点亮乡村语言之光
  • 巧手编结传技艺,青春同行共成长
  • 巧手编结传技艺,青春同行共成长
  • 2025年7月7日,儿童早期发展学院"四叶草"实践团在云阳县红狮镇咏梧社区开展"千'编'万化,'织'造快乐"编织美育活动。活动创新采用"高低
  • 07-11
  • 广东医科大学启明星志愿服务队:知识微光点亮新丰小学夏日课堂------湛江市徐闻县
  • 青春赋能乡村教育 多元活动绽放光彩
  • 三下乡  探寻莆田水脉守护路,共筑城乡饮水安全线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