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科技赋能法治 青春助力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11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科技赋能法治青春助力振兴
  ——巢湖学院依法治国宣讲团创新AI普法模式点亮乡村法治之光
  “这样的普法,我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7月初的皖北大地,阜南县焦陂镇牛寨村的村民们在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AI普法课后纷纷点赞。当AI技术遇上乡村普法,会碰撞出怎样的创新火花?7月上旬,巢湖学院“AI赋能,法润寨香”实践团10名法学专业学生运用AI技术创新普法新模式,为这个皖北乡村带来全新的法治宣传体验,用青春智慧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新动能。
  
  图为实践队员及指导老师与村干部在焦陂镇牛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合影徐玉飏摄
  沉浸式普法:AI让法律知识“活”起来
  “原来正当防卫是这样界定的!”在牛寨村青年书室,30多位村民围坐在大屏幕前,通过直播互动参与一场特殊的法治课。实践团创新采用“AI+直播”双轨模式,将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村民熟悉的方言案例。“这个系统真神奇,我选错选项它还能告诉我为什么不对。”村民王大叔兴奋地说。AI系统“一案多解”的智能分析功能,通过可视化图表展示不同选择的法律后果,让抽象的法律概念变得直观易懂。三天的直播活动,村民累计参与500余人次,真正实现从“被动听法”到“沉浸式学法”的转变。
  
  图为实践队成员为村民讲解AI普法系统操作方法徐玉飏摄
  情景剧普法:把法律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这些故事就是我们身边的事!”在村头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举着手机,正在扫码参与法治情景剧的剧情选择。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走访50余户农家,收集整理13个真实案例。结合AI技术,他们创作出《宅基地风波》、《彩礼那些事》等系列法治情景剧。“选A要赔钱,选B能和解,这样的学法方式真有意思!”李大娘边操作边感慨。这种将科技与传统结合的“沉浸式学法”模式,让普法宣传真正走进村民的日常生活。
  
  图为村民们在文化礼堂参与法治情景剧互动徐玉飏摄
  银发代言人:乡土智慧传播法治强音
  退休教师张大爷如今成为村里的“法治网红”。实践团发起的“银发法治代言人”计划,通过专业培训,培养一批像张大爷这样的老年普法骨干。“用土话讲法律,效果就是不一样。”张大爷举着手机,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他最新制作的《老年人防骗指南》短视频。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普法作品,通过村级微信群、文化广场大屏等渠道传播,累计播放量已突破1000次。令人欣喜的是,这项计划还促成“老带新”的良性循环,带动更多年轻人参与乡村基层法治宣传工作。
  
  图为实践队员与首批“银发法治代言人”合影留念徐玉飏摄
  青春答卷:科技赋能基层治理新实践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法治建设的意义”。实践团成员小梁在总结会上动情地说。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白天走访调研,晚上挑灯夜战,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我们运用AI技术创新普法新模式,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宣传组的小周自豪地介绍。截至目前,活动已累计制作普法短视频8期,开展专题宣讲4场,解答法律咨询10余人次,惠及村民200余人次。我们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法治+科技+青春”的创新普法模式推广到周边5个乡村,让法治之光照亮更多乡村振兴之路。
  在牛寨村的田间地头,我们见证新时代普法工作的创新实践。AI技术让法治宣传突破时空限制,青春力量让法律服务更有温度。这种“科技赋能+人才支撑”的创新模式,不仅提升基层普法效能,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正如村民所说,“这样的普法,我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文/孙思哲、李翠图/徐玉飏)
作者:孙思哲、李翠 来源:孙思哲、李翠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暑期“三下乡”暨“大思政课”实践行动 | 从“异乡人”到“一家人”,新民村共绘新家园
  • 戈壁筑梦育红心 少年立志谱新篇
  • 戈壁筑梦育红心 少年立志谱新篇
  • 7月10日,新疆政法学院“戈壁育红心”实践团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相关社区举行结营仪式。副负责人上最后一节爱国课,团队与孩子互动并送
  • 07-11
  • 湖南工程学院湖工学子三下乡:让农村留守儿童在励志教育中成长
  • 计算科学与电子学院携永兴县七甲乡中心学校开展“星耀七甲 筑梦童行”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
  • 科技赋能法治 青春助力振兴
  • 合肥工业大学“三下乡”:走进养殖产业,贴近乡土基层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