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筑梦梨乡路 实践赋能振兴篇

发布时间:2025-07-11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青春筑梦梨乡路 实践赋能振兴篇
                         ——安徽砀山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盛夏七月,暑气蒸腾,拾遗-薪继启为创新实践队踏着晨曦走进安徽砀山,以初心为笔、以实践为墨,在这片孕育着甜蜜与希望的土地上,书写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的青春答卷。
良梨镇里话桑麻 梨树兴衰系民生 
       正午的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梨叶,在良梨镇的万亩果园投下斑驳光影。实践队走进梨园。镇党委书记站在千亩梨园的田埂上,向学子们娓娓道来这片土地与梨树的千年情缘。“砀山酥梨甲天下,这不仅是句俗语,更是祖祖辈辈的饭碗。”他的话语里满是对梨树的深情,“从最初的零星栽种到如今的规模经营,从传统耕作到科技赋能,梨树的每一圈年轮都镌刻着党的政策引领与乡亲们的奋斗足迹。”然而,这份甜蜜的事业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书记指着远处几片叶片泛黄的梨树,眉头微蹙:“病虫害就像挥之不去的梦魇,稍不留意就可能毁掉一片园子。这些年我们引进了生物防治技术,但成本居高不下。更让他忧心的是成本与收益的失衡:“化肥、农药、人工哪样都在涨,可市场价却起起落落,遇上倒春寒、连阴雨,一年的辛苦可能就打了水漂。”话语间,阳光穿过梨叶的缝隙洒在他鬓角的白发上,那是一位基层干部对民生福祉的深切牵挂。

村书记讲解病虫害对梨园的影响(供图:唐景飒)
李庄新风拂面来 党建引领万象新 
       告别良梨镇,实践队来到了素有“和谐新村”之称的李庄。村口的党群服务中心前,一面鲜红的党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村支书热情地领着大家参观:“这几年,本村能有这么大变化,全靠党建引领这条路走对了。”他首先指向一排窗明几净的房间:“这是咱的党员驿站,书架上摆满了理论书籍,桌上泡着热茶,就是要让党员有个温暖的‘娘家’,在这里充电学习、议事商量,才能更好地带头干事。”转过回廊,一间挂着“调解室”牌子的屋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家长里短、邻里纠纷,以前都是‘清官难断家务事’,现在有了调解室,老党员、乡贤坐下来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令人称道的是村里的积分制度:“村民参与村务治理、党员带头创业致富,都能挣积分,年底能兑换生活用品,还能评先进。”在这套机制的激励下,李庄人干事创业的劲头越来越足,村东头的产业园里,酥梨深加工生产线正忙碌运转,电商直播间里的主播正热情推销着黄桃罐头,这些特色产业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更让“李庄味道”走向了全国各地。

李庄书记介绍村庄布局(供图:海宏)
田间地头听民声 百年梨王见沧桑 
       午后的阳光渐烈,实践队来到一片梨园,帮着梨农阿姨卸车装货。阿姨一边麻利地操作,一边和同学们拉起家常。谈及农产品销售,他黝黑的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酥梨收成好的时候愁卖,价钱好了又怕减产。”同学们一边帮着卸车,一边认真记录着老人的困惑。随后,实践队来到了砀山著名的“百年梨树王”下。这棵历经百年风雨的老梨树,树干粗壮得需数人合抱,枝桠遒劲地伸向天空,枝头仍挂满了青涩的果实,以明末的年龄和年产量达4000斤被称为梨树王。诉说着砀山从黄河泛滥的荒滩到万亩梨园的变迁,也见证了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历程。抚摸着粗糙的树皮,同学们仿佛触摸到了这片土地的脉搏,更深刻地理解了“乡村振兴”四个字的千钧分量。

志愿者帮助农民卸货(供图:崔耀文)
此次砀山之行,实践队不仅记录下梨乡发展的成就与挑战,更在泥土芬芳中读懂了基层治理的智慧,在与乡亲的朝夕相处中坚定了服务人民的信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当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把课堂所学与乡村所需紧密结合,用专业知识破解农业发展难题,用创新思维激活乡村振兴潜能;更要传承党的优良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在田间地头淬炼初心,在基层一线增长才干,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以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志愿团队在梨树神处合影(供图,谢培菡)
(通讯员:海宏)
作者:海宏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南宁理工学院三下乡——红壤寿乡探秘 青春足迹丈量巴马振兴路
  • 青山村: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 橙光青年三下乡:"乡野七色光,振兴少年行"创新夏令营 之美育与心育实践活动
  •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长征精神——重师学子南腰界研学行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