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助力“美丽河湖”建设目标,2025年7月1日至7日,常州大学城市建设学院“i橙・护水润城小分队”赴常州市多地开展“水韵龙城・青春守护”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聚焦大运河水生态保护,通过专业研讨、水质监测、社区科普与老年宣讲,为守护母亲河清澈贡献青春智慧。
精准把脉,锚定治污方向
活动伊始,实践团队与学院给排水专业教师赵文星、李谱及副院长许霞举行研讨会。紧扣“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核心,师生深入探讨水污染治理关键技术,聚焦污染溯源、监测难点等议题。许霞副院长强调实践是学以致用、服务地方水生态治理的重要平台。研讨会明确了以水质监测分析为基础、问题诊断为核心、科普宣传为延伸的行动路径,制定了严谨的水样采集与数据记录规范,为精准护水奠定基石。
图为实践团队与专业教师进行水质治理技术研讨。韦开尼供图
溯源水情,深植生态责任
7月2日,实践队员赴湟里镇葛庄水情教育基地研学。在专业讲解中,队员们系统了解大运河水资源管理历史与当代挑战,重点考察河道清淤、生态修复等治理技术与成果。通过实地观摩和数据图表分析,队员们深刻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河湖保护中的实践意义,强化了运用专业知识守护水生态的责任感。
图为实践队员在水情教育基地学习生态修复技术。韦开尼 供图
社区联动,科普护水新知
7月3日,团队走进钟楼区三堡街社区,与当地“保护母亲河志愿者协会”交流治水经验。志愿者们分享了河道巡查、环境教育中的实践心得。实践队员则围绕水质日常维护、居民参与方式等提问交流。团队设计张贴“护水润城”主题海报,直观传递节水护水理念,并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虽具基础护水意识,但在污染源识别(如微塑料)、长效保护措施等方面存在认知盲区,为后续精准科普指明方向。
图为实践队员在三堡街社区向居民讲解护水知识并收集问卷。韦开尼 供图
银龄聚力,共守河清愿景
7月7日,团队面向广化桥社区老年群体举办“守护母亲河,传承运河魂”主题宣讲。聚焦水污染危害与家庭节水技巧,实践队员用通俗语言和生活案例,讲解大运河对城市发展的历史意义与保护运河生态的紧迫性,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导老人分享与运河相关的生活记忆,结合老年生活场景,提出家庭节水、垃圾分类小妙招,鼓励老人担任“社区监督眼”,及时反馈周边水环境状况。活动引发共鸣,有效激发了老年群体参与运河保护的热情,老年居民表示将带动家人参与保护,共同守护河清岸绿的美好家园。
图为实践队员在广化桥社区与老年居民互动交流。梁爽供图
活动后期,实践队员在教师指导下对采集水样进行滤除、提取及关键指标分析(如可能存在的微塑料、常规污染物等),评估水质状况及人类活动影响,为针对性治理建议提供数据支撑。此次实践将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展现了常大学子在水环境保护领域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团队将持续深化成果,为运河碧水长流贡献更多青春智慧。
图为实践队员在实验室进行水质检测。武坤博供图
(通讯员 刘芮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