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橙光青年三下乡:"乡野七色光,振兴少年行"创新夏令营 之美育与心育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1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通讯员 张宇辰 李丹 向银清)2025年7月9日上午,橙光·成都大学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志愿队在泸县云龙镇茅坝村开展"蓝海扬帆创未来"美育课程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包括中西美术史概述、树叶剪贴画创作与击鼓传画三大环节,为乡村儿童开启深度艺术体验之旅。
  
  首先,志愿者以东西方艺术对比为切入点,为儿童讲解艺术发展脉络。通过展示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蒙娜丽莎》的细腻柔美与中国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烟波浩渺,阐释西方艺术对光影结构的追求与中国绘画"以形写神"的美学特质,重点剖析中国山水画中"可游可居"的哲学观与西方风景画的科学透视差异。美术史启蒙后,三十余名儿童化身自然观察员投入树叶剪贴创作。借鉴自然美育课程经验,孩子们依据枫叶、银杏等叶脉肌理进行艺术再造。有的将椭圆状樟树叶转化为田径赛道,拼贴出奔跑中的运动健儿;有的以柳叶塑造灵动金鱼,碎叶点缀成水面漂浮物,通过作品呼吁环境保护。现场森林、飞鸟等主题作品构成微型生态美术馆,展现"一叶一世界"的创作理念。压轴环节"击鼓传画"以协作形式激发集体想象力。参照绘画接力模式,参与者围绕"共生家园"主题轮番添笔。首轮勾勒的花束在传递中延伸出藤蔓枝叶,后续增绘的飞燕穿梭云层,最终由五岁幼童补画太阳。鼓声停歇时,初始的空白画纸已蜕变为充满叙事性的童趣长卷。
  
  图为志愿者教小朋友创作树叶剪贴画(罗爱文 供图)
  
  通过本次课程,让孩童从树叶脉络中窥见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层峦,从协作笔触中感知莫奈《日出•印象》的光影交融,美育的种子便在中西文化对话间生根发芽。本次活动通过树叶拼贴激发儿童想象,借击鼓传画激活共创精神,为乡镇美育创新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式,助力"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战略在基层落地生花。
  
  图为参与活动的儿童绘画作品展示(罗爱文 供图)
  
  下午,橙光志愿队为孩童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向暖阳”青色心理课程。此次课程旨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情绪、学会应对常见情绪,为其心理健康成长增添一份保障。
  
  课程开始,志愿者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和小朋友们共同探讨了9种常见的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和害怕等,并详细讲解了应对这些情绪的有效办法。课堂上,志愿者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每种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合理方式去表达和管理情绪,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理解情绪,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图为参与活动的乡村儿童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罗爱文 供图)
  
  绘画“情绪九宫格”环节,小朋友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色彩和线条描绘出内心的情绪。他们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各种情绪融入画作,随后踊跃分享自己的情绪故事。在分享中,小朋友们互相倾听,增进对彼此情绪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站在他人角度看待情绪。在“房树人”心理绘画活动中,小朋友们通过绘制房屋、树木和人物,展现出内心世界。志愿者耐心引导,帮助小朋友们解读自己的画作,挖掘其中隐藏的情感和想法,让小朋友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认知。课程接近尾声时,小朋友们给未来的自己写信,写下此刻的梦想、期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一封封信件承载着他们纯真的愿望,也为他们的成长留下珍贵回忆,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积极进取。
  
  图为志愿者与参与活动的乡村儿童合影(陈金李 供图)
  
  心育课程在阵阵欢声笑语中悄然为孩子们推开了一扇认知情绪的奇妙大门。课堂上的每一个互动瞬间,都化作照亮心灵的微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中触摸情绪的温度。
作者:张宇辰 李丹 向银清 来源:橙光·成都大学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志愿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橙光青年三下乡:"乡野七色光,振兴少年行"创新夏令营 之美育与心育实践活动
  • 武汉理工大学学子开展“血液知识进社区”三下乡实践活动​
  • 梅好新生!用青春力量绘就乡村新韵
  • 绿色理念进乡村 科技赋能助振兴
  • 绿色理念进乡村 科技赋能助振兴
  • 2025年7月10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禾光同行”青年实践团,怀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热忱,在肖浏骏副教授、杨宸宇老师带队指导下
  • 07-10
  • 青春脚步印热土,禾光同行探新绿
  • 青春脚步印热土,禾光同行探新绿
  • 2025年7月10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禾”光同行青年实践团在辅导员杨宸宇的带领下,在南京市溧水区向阳村完成了一场深度实践。通过中
  • 07-10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