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福农学子“三下乡”:一缕茉莉香 传中华文脉

发布时间:2025-07-1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探寻茉莉芳华,传承非遗薪火,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赴福州 “寻迹茉韵芳华,赓续中华文脉”实践队于6月28日-7月2日赴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福州,探寻茉莉花茶的历史与工艺,学习九窨技法的奥秘,深刻感悟茉莉花的千年芳香,为中华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

探民俗文化:陈靖姑信俗的茉莉历史脉络

       实践队踏入陈靖姑故居,以“非遗民俗与两岸认同“为切入点,展开调研。陈靖姑作为福建、台湾两岸地区广为流传的历史名人,其相关民俗活动如社境巡游、醮仪祭祀等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花”等民间习俗演变为兼具文化纪念与社会公益性质的民俗活动,近年来更发展为两岸联合举办的非遗交流项目。
       队员们参观故居内的陈靖姑生平展陈,重点了解其“斩蛇救民”传说中蕴含的古代民间智慧与社会治理理念。由此衍生的民俗活动,展现了闽地民间文化的生活场景。了解到在陈靖姑信俗里,茉莉花作为承载美好祈愿的符号,在民俗仪式中绽放清雅。当信俗故事里的济世精神,遇上茉莉花芳香寓意,二者共同诉说着福州的人文故事。

寻制茶非遗:九窨技法里的茉莉茶香密码

       实践队探访金凤洋.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传承工作室、福建省福州茶厂,深入挖掘和传承茉莉花茶特色茶文化。实践队观看非遗工艺传承人“倪昌谋”进行醒花养护的特殊技艺,唤起茉莉香气,队员得以近距离学习福州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艺的灵魂所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九窨”窨制工艺。繁复精细的古法工序,凝聚着世代匠人的智慧结晶,是“凝古艺”最生动的诠释,也是对于非遗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福建省福州茶厂的专业人员带领实践队开启品茶探秘,于中莉茶叶质量审评中心,以专业视角感受不同品级的茉莉花茶在香气、滋味、茶汤等五要素上的精妙差异,细辨其中蕴含的“九窨”精粹与岁月沉香,感受茉莉花与茶坯在一次次相遇中深度融合。同企业工作人员交流时,深入感悟制茶的工匠精神与文化传承。

明茉莉美学:市场里的茉莉文创新表达

       实践队深入实地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美学,致力于将传统艺术之美融入现代茉莉花文创IP。实践队前往福州市美术馆,穿梭于展厅内品鉴大师作品,俞晨圣老师以围绕“茉莉”展开书法写作体验,笔触间尽显茉莉清雅。
       队员们基于已有对茉莉花自然美、文化美的了解和调查,实践队专程探访了闽江之心、三坊七巷周边汇聚创意灵感的文创店铺,进行一场考察学习,意在将其转化为具有市场吸引力与情感共鸣的IP形象。通过近距离观察、触摸、感受,队员们了解到IP形象以多元化的文创载体“活”起来。玩偶是IP性格与故事最直接的视觉化表达;精美的饰品、茉莉花香味的香皂、精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美学内涵。这些内容为实践队后续创作既体现福州茉莉花茶独特韵味,又具备市场活力和情感黏性的IP形象,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参考和灵感启迪。

传茉莉文化:宣传活动里的思想触碰

       实践队深入金鸡山公园,重点探访了富有茉莉花文化特色的茉莉花厅和主题馆。队员们在公园里围绕是否使用过“茉莉花茶相关产品和对其文创产品的表现形式有何期待”等问题,向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面对面”访谈。来自群众的多元声音和真实反馈,为后续茉莉花IP形象的构思与设计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灵感和素材。
       队员们向游客、路人分发了精心制作的茉莉花茶文化宣传手册,将实地采访同主动宣发相结合,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以青春力量助力茉莉花茶文化的传播推广,为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注入了新活力,让茉莉花茶文化在互动中焕发生机。

       此次实践调研,循着茉莉花与中华文化的脉络,实践队在陈靖姑信俗里探寻人文故事,于花茶九窨技艺中触摸非遗温度,从文创产品的多元表达里感知中华文化焕新,更通过实地宣传让茉莉花和中华文化与时代对话。队员们将以青年视角丈量文化传承的维度,串联起民俗文化、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的纽带,让茉莉文脉在时代发展中持续生长,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作者:陈哲、吴淳淳、胡艺嘉、林泽涵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湖南师大学子 “领梦者・未来” 实践团进校园 红色课程落地乡村校园
  • 六十五载丹心映山乡,双党员淬火铸丰碑 ——湖南师范大学“领梦者·未来”聆听跨越世纪的信仰回响
  • 福农学子“三下乡”:一缕茉莉香 传中华文脉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