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厦门医学院“八闽心链·润泽山海"实践队深入基层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7月5日-7日,厦门医学院“八闽心链·润泽山海”新时代文明实践队奔赴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集美区三社村、同安区爱和水晶宝贝亲子园及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下乡活动。此次行动精准聚焦自闭症儿童、乡村留守儿童等亟需心理关怀的群体,以实际行动打破心理健康资源城乡壁垒,助力实现资源均衡化,为山海间的心灵送去温暖曙光。
童心护航:为乡村儿童播撒心灵成长的种子
7月5日,“八闽心链·润泽山海”实践队首站来到集美区三社村,开展“童心向海·心灵扬帆”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主题活动。活动以情绪管理为核心,通过“情绪调色盘”“不织布姓名贴”等创意手工环节,引导孩子们认识并表达自身情感。  
在“情绪调色盘”环节,队员们指导孩子们用不同颜色的布料拼贴情绪画框,外显面代表“他人眼中的自己”,内层面则表达真实感受。这一设计帮助儿童学会区分社会期待与自我情绪,增强自我认同感。随后的“童心探海”心理健康宣讲中,实践队队员结合动画短片,生动讲解情绪管理技巧,并赠送手绘情绪减压扇,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资源相对匮乏,此次服务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孩子们播下积极心理品质的种子。   

图为实践队队员黄盈盈指导孩子制作姓名贴。郭俏摄
 以爱融“星”:助力自闭症儿童社会融入
 7月6日,“八闽心链· 润泽山海”实践队走进同安区爱和水晶宝贝亲子园,针对自闭症儿童开展系列康复训练活动。队员们设计“人体滑滑梯”“摸枕头过河”“跑火车钻山洞”等游戏,通过肢体互动、团队协作等方式,逐步提升星童的社交能力与感知力。  
在“人体滑滑梯”环节,家长与队员用布料搭建简易滑道,鼓励孩子尝试滑行。起初紧张退缩的儿童,在耐心引导下逐渐放松,最终顺利完成挑战。另一项“渔网捉小鱼”游戏中,孩子们化身“小鱼”穿梭于布网之间,在追逐中学会观察与配合。亲子园负责人黄延丰反馈,此类结构化游戏能有效缓解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障碍,而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更带来了新鲜活力,为康复训练注入新思路。  
“八闽心链· 润泽山海”实践队还特别邀请家长担任“特殊老师”,分享家庭干预经验,推动形成“家庭-社区-学校”协同支持网络。实践队队员们表示:“我们希望用专业所学打破社会对自闭症的误解,让更多人关注这一群体的成长需求。”
 “八闽心链· 润泽山海”实践队以行动传递温暖,通过系列康复游戏与互动,为星童成长助力,逐步构建家庭-社区-学校协同支持网络,盼为星童融入社会铺就道路。

图为实践队队员王晓辉与自闭症儿童互动。郭俏摄
 代际同行:搭建老年心理健康关爱桥梁
7月7日,厦门医学院“八闽心链· 润泽山海”实践队在附属第二医院开展"黏土漂流瓶"代际互动活动。活动采取"1位老人+2-3名队员"的组队形式,通过共同制作漂流瓶促进代际交流。
队员们协助老人完成漂流瓶制作全过程,从黏土包裹到贝壳装饰,再到绘制图案。活动中,老人们分享人生经历,队员们耐心倾听,并在漂流瓶内放入写有心愿的纸条。这种互动方式有效缓解了老人的孤独感,也让年轻学子体会到陪伴的重要性。
活动为促进代际沟通提供了实践范例,展现了厦门医学院学子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与老人协作制作漂流瓶。郭俏摄
 此次活动,紧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福建省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要求,以“宣讲启智、拓展强心、工坊润情”为行动路径,在山海间编织心理健康服务网。厦门医学院“八闽心链· 润泽山海”实践队用专业打底、以热忱作帆,为自闭症儿童、乡村留守儿童、老年群体送去精准心理关怀,让“健康中国”理念在基层土壤深耕细作、开花结果。
 
作者:林晴天 季楠 余沛纹 黄盈盈 蔡思宇 王晓辉 来源:厦门医学院 周伊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守护莲塘村村民健康,共筑康养安全防线
  • 闽南师范大学三下乡|汲取文昌力量,赋能东山乡村振兴实践
  • 聚焦百千万工程:佛大“复苏之风”洪阳行,为粤东花卉注入新动能
  • “药乡行”爱心医疗服务团 田间识百草,研学悟真知——探访安丘市盛青禾农场
  • 梨木刻画凝岁月,两弹一星铸国魂
  • 梨木刻画凝岁月,两弹一星铸国魂
  •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技艺“活态传承”,激发爱国情怀与社会担当,7月8日,川北医学院“科韵绵州·乡约未来”医学影像学院
  • 07-10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