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技艺“活态传承”,激发爱国情怀与社会担当,7月8日,川北医学院“科韵绵州·乡约未来”医学影像学院赴绵阳国情研习先锋队与川北医学院“艺动青春”美育工作室联合,于绵阳市梓潼县开展实践活动,近距离感受梓潼木刻年画的独特魅力与“两弹一星”元勋们的奉献精神。
红星铸剑映初心,木刻传艺润梓潼上午10时,川北医学院“科韵绵州·乡约未来”医学影像学院赴绵阳国情研习先锋队于梓潼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非遗文化体验活动,近距离感受梓潼木刻年画的独特魅力。
活动伊始,罗智婉老师以自己的故事为切入点,向团队成员介绍梓潼木刻年画的千年历史。作为四川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梓潼木刻年画起源于汉代,鼎盛于明清,兼具艺术价值与民俗内涵。传承人展示了不同主题多幅经典作品,细致解读年画中鹿、仙鹤等图案的象征意义,引得现场成员频频点头,赞叹不已。
木刻年画制作有四大核心工序——画稿、刻板、印刷、上色。在技艺展示环节,传承人亲自展示了印刷这一步骤。她在梨木板上用平刷掠过线条,边操作边讲解道:“首先用清水平刷,再用墨水复刷,持刷要平,动作要快。”随后,她铺上宣纸,轻压抚平,揭开时一幅轮廓清晰的年画跃然纸上。行云流水的操作与专业讲解,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非遗技艺的精妙之处。
实践创作环节队员们在传承人的引导下有序协作,开启年画创作之旅。传承人为队员们选择了“诸事如意”这幅作品进行创作,其代表着传承人对队员们真挚的祝福。

最后,传承人为队员们的作品盖章,并赠送了群体队员一人一张年画作品。她还分享了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指出:“慢工出细活,在艺术创作中不得骄躁,要静下心来用心创作”鼓励大家坚持练习,让更多人领略木刻年画的魅力。
本次活动团队成员秉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完成了一场非遗文化之旅。此次活动不仅搭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更让梓潼木刻年画从历史中“走出来”,走进人们心间。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挖掘地方非遗资源,通过多样化活动推动非遗传承与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披坚执锐显军威,金戈铁马铸国魂下午14时,川北医学院“科韵绵州·乡约未来”医学影像学院赴绵阳国情研习先锋队前往梓潼区两弹城参观。队员们踏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指尖掠过斑驳的墙皮,仿佛能感受到半个世纪前科学家们伏案疾书的余温,感受到他们为国献身的无限热忱。

两弹博物馆内,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泛黄的《决心书》上,力透纸背的签名彰显着誓言如山的担当;手摇计算机、简陋防护服等实物展品,无声诠释着“算盘打出的尖端科技”;墙上的巨幅照片里,戈壁滩上升腾的蘑菇云与科学家们含笑的脸庞交相辉映。众多展品一起述说着当年的辉煌与汗水。
本次红色研习之旅,回望先辈的身影,队员们更坚定了内心报国的热忱,辉煌的历史在队员们在心底埋下了一粒种子:以科学之名,筑国家之盾,以青春为柴,燃时代之光。
本次实践活动团队先后探寻了非遗文化与红色历史,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感受梓潼木刻年画艺人与“两弹一星”元勋们的身上承载的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其不仅激发了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意识,更让他们认识到作为中华儿女的时代使命。在未来,团队成员将以挖掘非遗文化、推动科技发展双线并行,共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图:曹瀚月 刘倩 田邓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