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声传理,力行筑梦

发布时间:2025-07-1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西昌学院理学院 “青声传理,力行筑梦” 团队于 2025 年 7 月 7 日走进西昌市盐源县多舍村,以党的理论宣讲为核心,开展促进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研学活动,让党的民族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晨光熹微,举旗定向

  团队整装待发,怀揣着传播党的理论、服务民族地区的使命,乘坐大巴前往西昌市盐源县多舍村。抵达后,团队与多舍村村委会干部召开座谈会,围绕 “如何以党的理论为指引开展民族团结工作” 展开深入交流。村干部详细介绍了多舍村的民族构成、发展现状及乡村文化,特别提到近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扶持下,村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色产业持续发展的显著变化。团队领队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 的要求,向队员们阐述了本次活动的核心思路 ——将党的民族理论宣讲融入实践,让村民深刻理解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队员们根据自身特长分工,有的负责整理党的民族政策资料,有的规划理论宣讲路线,有的准备互动问答环节,形成了 “理论学习 + 实践宣讲” 的高效工作模式,为活动开展奠定坚实基础。随后,一行人跟随村干部走进多舍村,实地感受党的政策给乡村带来的新面貌。

  高举旗帜,推广宣传

  三下乡成员沿着平坦的乡村公路前行,在村中街道与村民沟通交流,引导村民从思想上、行动上促进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团队成员分别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以及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等多方面进行宣讲,贴近当地村民的生活实际,关注他们的需求以及感人的事迹,激发当地村民的情感共鸣与内心认同,让他们从心底认同民族团结的价值与意义。

  访谈调研,交流思想

  为确保党的民族理论精准传递,团队成员开展 “敲门行动”,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调研。每到一户,队员们都先送上精心整理的《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手册》,再通过问卷和面对面交流,了解村民对党的民族理论的认知程度。“您知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什么意思吗?”“村里的民族互助活动,您觉得对生活有帮助吗?” 面对这些问题,村民们纷纷打开话匣子。一位摩梭族老人感慨道:“这些年党和政府帮我们修了路、建了学校,汉族、彝族的邻居经常帮我们卖山货,这就是团结的好处啊!”队员们认真记录村民的看法,结合党的理论进行回应:“您说的正是‘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咱们各民族互帮互助,就是在践行党的要求。” 通过互动交流,村民们对党的理论从 “听说过” 变成 “理解了”,从 “知道” 变成 “认同”。

  夜幕降临,摩梭人的篝火晚会如期举行,这成为团队宣讲党的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 理念的生动课堂。晚会以摩梭传统甲搓舞开场,舞蹈再现了摩梭人耕作、狩猎等劳动场景,队员们与村民一同观看,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表演中,摩梭族的成丁礼、传统手工艺展示等节目,让大家看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团队成员适时向身边的村民讲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因为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就是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晚会最后,全体观众与演员共跳团结舞,汉族、摩梭族的身影在篝火旁交织,生动诠释了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的深刻内涵 —— 这正是党的民族理论在实践中最美的体现。
  此次三下乡活动,是西昌学院学子以党的理论为指引,服务民族地区的生动实践。通过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倾听群众心声、参与文化交融,不仅让村民对党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让青年学子深刻认识到:当代青年肩负着传播党的理论、促进民族团结的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团队成员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用青春力量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在基层开花结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年担当。

作者:余松霖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湖南师大学子 “领梦者・未来” 实践团进校园 红色课程落地乡村校园
  • 六十五载丹心映山乡,双党员淬火铸丰碑 ——湖南师范大学“领梦者·未来”聆听跨越世纪的信仰回响
  • 福农学子“三下乡”:一缕茉莉香 传中华文脉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