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十堰市张湾区燕沟社区暑期爱心支教托管班内,一场以“指纹的秘密”为主题的课程如期开展。志愿者以《名侦探柯南》经典案件为切入点,通过情景导入,知识讲解,动手实践等环节,带领30余名儿童探索指纹的独特性与应用价值,在趣味互动中播撒科学探索的种子。
情景导入:经典案件引出指纹奥秘
课堂伊始,投影幕布上交替出现《名侦探柯南》中的一些经典案件场景,放了其中柯南通过指纹为证据破解案件的动漫片段,屏幕下方的文字简介简述了案件中指纹作为关键证据的作用。孩子们的目光紧紧锁定屏幕,随着案件推进,不时有前倾身体,屏息凝视的动作,课堂气氛逐渐升温。
随着剧情画面的流转,孩子的手指开始不自觉地在桌面上摩挲,或低头观察自己的指尖,对指纹的好奇在无声中蔓延,一场关于指纹的探索就此展开。

(供图:星空志愿服务队-任翔翔 2025-7-8)
知识课堂:解码指纹的独特性与应用
切换到知识讲解环节,志愿者展示放大后的指纹图片,投影幕布上清晰呈现出手指皮肤上凹凸不平的纹路。通过对比图,弓形纹,箕形纹,斗形纹的差异直观展现--弓形纹呈平缓的弧形,箕形纹一侧有明显开口,斗形纹则呈现旋涡状的循环结构。当屏幕上出现同卵双胞胎的指纹对比图时,孩子们纷纷凑近观察,试图寻找其中的相同之处。
在生活应用部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智能手机解锁界面,门禁系统刷卡处,银行ATM机操作面板等场景的图片,每张图片都用红色方框标注出指纹识别区域。志愿者拿起手机,在屏幕上按下指纹,手机解锁的瞬间,孩子们的视线集体聚焦在手机主页上。当投影切换到警方采集指纹的现场照片和灾难救援中指纹识别设备的画面时,课堂内的动静逐渐减小,孩子们的表情多了几分专注。

(供图:星空志愿服务队-陈蕊 2025-7-8)
实践环节:动手探索指纹的“真面目”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30余名孩子分成6组,开始指纹采集实践。每组桌上放着纸张,然后志愿者拿着印泥巡回在各组之间,并且对操作不熟练的孩子进行动作示范。
印泥采取环节,孩子们将拇指轻按在印泥上,再小心转移到纸上,按压力度从最初的过重导致纹路模糊,逐渐调整到适中,一张张清晰的指纹图案在纸上成形。随后的胶带转印步骤中,有人因胶带褶皱而重新操作,有人成功将指纹完整转移后,将纸张平放在桌面上仔细端详。使用智能手表,手机放大功能观察时,孩子们自发地围成小圈,脑袋凑在一起,目光透过镜片聚焦在指纹上,手指偶尔会指向纹路的分叉或端点处。
在“隐形指纹挑战”环节,孩子们按照步骤用铅笔侧锋涂抹玻璃杯,手指按压在杯壁后,再用胶带粘取。当透明胶带上出现原本看不见的指纹纹路时,教室内响起一片吸气声,有人立刻举起胶带向周围展示,阳光透过胶带,将指纹的纹路投射在桌面或手背上,形成清晰的阴影。

(供图:星空志愿服务队-陈蕊 2025-7-8)
延伸思考:从课堂到生活的科学连接
课程接近尾声,志愿者操作投影,将课堂内容梳理成三张图片:第一张标注着“独一无二”的指纹特写,第二张是三种指纹类型的简化示意图,第三张则集合了智能门锁,学校打卡机等生活场景的缩略图。孩子们的目光随着投影的切换自然移动,在熟悉的生活场景图片出现时,不少人露出了然的神情。
离课时分,孩子们的注意力仍停留在桌上带有指纹的纸上,有人将自己的纸与同伴的并排放着,有人用铅笔在卡片边缘勾勒指纹的轮廓。志愿者将孩子们的作品收集起来,当做他们的结课礼物,让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这难忘的时刻。这场持续90分钟的科普课,通过亲手操作,让孩子们直观理解了指纹的特性与应用,更在心中埋下了乐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种子。
此次“指纹探秘”是该暑期托管班科普课的第三课,后续还将围绕光影,声音等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让科学探索融入孩子们的假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