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学院:教学成果斐然,学子风采尽显
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浪潮中,泰州学院始终坚守育人初心,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教学成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果不仅是学生个人努力的结晶,更是学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有力证明。
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泰州学院的学子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实践能力,屡获殊荣。在2024年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中,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面对来自全国151所高校的374支参赛队伍,毫不畏惧,最终取得了国家二等奖一项、国家三等奖两项的好成绩。该赛事作为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国家A类竞赛,涵盖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技术等多个前沿领域,对参赛学生的跨学科交叉、智能化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创新实践能力有着极高要求。泰州学院的学生们在协作机械臂虚实结合挑战赛中,运用SCARA机械臂的正向和逆向运动学相关知识设计高效算法,成功解决各项难题,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任务,充分展现了他们在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样在2024年,在江苏省第十四届大学生知识竞赛(理工科组)总决赛中,经济与管理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宗铭同学表现卓越。此次比赛初赛全省有51573名同学报名参赛,宗铭同学脱颖而出,以全省第七名的成绩进入总决赛。在总决赛的六个环节中,内容涉及历史、文学、政治、地理、法律等多学科知识,宗铭同学不畏强手、稳扎稳打,最终取得总决赛一等奖第二名,创造了泰州学院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最好成绩,展示了泰州学院学子优良的综合素质。
泰州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普创新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在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江苏赛区复赛中,信息工程学院的两支学生团队成绩优异,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其中一支团队研发的“基于算法优化的人机共智SCARA机械臂堆垛训练系统”,针对工业场景下的堆垛问题,通过优化机械臂控制算法,创新构建人机协同作业模式,有效提升了堆垛效率与精准度,获得江苏赛区二等奖;另一团队设计的“护棚宝—助力葡萄大丰收”项目,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业场景深度融合,开发出可实时监测大棚环境、优化人机交互的智能系统,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荣获三等奖。这些作品立足行业需求,体现了学生们敏锐的观察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彰显了学校在科普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效。
泰州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实践环节,通过不断深化教学实践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推行的“4+1”跟岗见习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锻炼教学技能,积累教学经验,该模式也得到了《中国教育报》的报道认可。此外,学校与多家企业和机构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如与南京国电南自动化有限公司共建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验室,与泰州移动公司共建移动通讯组网实验室等。这些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
泰州学院在学生教学成果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学校不会满足于现状,未来将继续砥砺前行。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更具实力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更贴合社会需求;加大对学科竞赛、科普创新等活动的支持力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加强与企业、社会的合作,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和就业途径,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相信在学校的努力和学生的拼搏下,泰州学院将续写辉煌篇章,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蒋其媛、吴娅宁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飞扬的青春,永不褪色的童心
- 青春是什么?是教室窗外的蝉鸣,是课本上的涂鸦,是课间走廊里的欢笑,是操场上挥洒的汗水,更是一颗永远炽热、永远好奇、永远年轻的心
- 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