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走在前列、好评如潮 这种育人模式值得赞

    发布时间:2025-09-12 阅读:
    来源:浙江财经大学卓文君
劳模大讲堂、寻访游学、菜园实践体验、走近后厨、校园美化、废物改造……在“劳动砺智,实践育人”的理念下,我校在“劳动主题月”开展丰富的劳动育人活动。
不仅如此,我校是浙江省内第一所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的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这门课程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同学们在为期一学期的课程学习中,不仅可以学到理论知识,也能够掌握满满的实用技能,享受劳动的充实与乐趣。
传授理论 树立正确观念
“同学们,只要用心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到极致”, 全国劳动模范、焊工特级技师陈立虎在我校分享了他不甘于现状,总是主动挑战,从焊工到技术专家的成长路程和一路走来的心得,寄语我校青年多练习、多思考、多学习、用“心”创新。在劳模大讲堂上,学生可以近距离领略劳模风采,通过生动的案例学习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23金融陈佳慧在讲座后感悟到,“我们大学生也应当将工匠精神融入生活与劳动,创造更大价值”。
除了在课堂上宣讲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等劳动理论知识的同时,劳动理论宣扬不拘泥于课堂。集中劳作走进自然,在校里校外上演环境美化大作战;进入社会进行志愿服务,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爱心。学校希望学生们在精彩纷呈的劳动形式中,理解、深化并内化劳动精神,充分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事实上,有很多同学都在一周一节的劳育课上开始慢慢改变、收获成长。通过课程对劳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及对劳动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劳动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行为,更是为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22文学赵佳荣这么说。
 
创新课堂 掌握实用技能
为了贯彻“劳动砺智,实践育人”的理念,学校和老师希望学生们既掌握劳动理论,也掌握实用劳动技能,精心策划、设计出了一系列不同劳动形式的教学课程,比如:插花、点茶、制作香囊、化妆穿衣、医疗救护……吸引同学们参与到劳动中来。
近日,端午佳节到来之际,劳育课安排了制作香囊的课程内容。基础针法学习、塑形香囊、塞入中草药、缝上挂坠进行点缀……“一节课便可以从无到有地探索一个领域,从未接触过针法到自己制作出小巧的香囊,同学们在过程中会产生满满的成就感,并且他们总是很期待下一节的内容”,任课老师毛立晨说到。
在劳育课上,同学们边学习、边劳动、边实践,探索自己喜欢的劳动形式。劳动教育不断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打造菜园 增强实践能力
学校积极构建了丰富多彩的劳育实践平台。其中一块绿意盎然的“幸福菜园”尤其引人注目,它不仅是校园美景的点睛之笔,更是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
两年前,校团委与后勤保障中心携手合作,创造性推出了菜园常规化护理的劳作活动。不同于以平常的劳育类项目,这项活动的主体不再是劳育老师,而是学生们自己。
每周二公休时间,同学们纷纷聚集到这片绿意中,在劳育老师对农务活动的充分讲解和示范之后,参与播种、除草、翻垦土地、撒石灰、收割果实等农务活动。在体验中,同学们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还有些同学表示这是第一次参与蔬菜从菜地到餐桌的过程,并直言今后会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走出课堂,躬行实践的劳育形式反响热烈,同学们参与热情高涨。每周菜园常规化护理的20个名额,总是在发布后的几十秒内被不同学院的学生一抢而空。
“虽然劳作之后有些腰酸背痛,但是当我看到一束束油菜垛因我们的劳作逐渐成型,杂草丛生的菜园焕然一新时,我感受到劳动的魅力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学感慨道。
 毫无疑问,“幸福菜园”的建立是我校在劳动教育方面的一次重要尝试,学校通过设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农业知识、亲身体验劳动的实践天地。而“幸福菜园”的发展,则是我校师生共同耕耘的实践基地,共同书写的劳育精彩篇章。
 
 
校园生活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